还记得王安石为我们讲述的《伤仲永》的故事吗?仲永曾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自幼才思敏捷,但他的父亲只是一味在人前显示他的才华,却忽视了对他的培养,终于使仲永长大之后,"泯然众人矣",一个天才就这样失去了光华。可见,后天的教育对开发智力是多么重要!
当我们看到一群追逐嬉戏的孩子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观察他们,并做出判断:"这个孩子能说会道,手急眼快,透着一股灵气,满聪明的;这个孩子呆头呆脑,有点木,大概有点笨吧。"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和"笨",也就是一个人的"智力"。智力是指认识周围的人、事物和环境,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更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以为知道的东西越多就越聪明,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会背唐诗了,于是回家也教自己的孩子背。仿佛孩子的脑子是个大仓库,装的知识越多,智力便越高,其实智力的高低与知识的多少有着本质的区别,智力更强调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家长切莫象填鸭似的向孩子灌输杂乱无章的知识。
那么,智力测验是不是绝对的权威呢?当然不是。它与其它测量工具一样,智力测验也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智力测验应有正确的态度。
通过测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孩子在他的同龄人中,智力发展的相对位置,并且以此为依据,为他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环境,在升学、选择专业时作为参考;可以了解他的智力结构中哪些方面是薄弱环节,哪些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开发智力。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智力测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测量工具,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不要一味地迷信测验分数,解释分数和预测孩子的发展状况时,都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总之,正如远古时代,人们用手臂、脚步作为长度的度量,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化和发展,才有了今天各种高精度的刻度尺一样,智力测验问世至今,不足百年的历史,与我们的理想还相差很远。
IQ(也就是智商),是由智力测验推导出来的一种智力商数,用来表示一个人智力高低的程度。
智商一词最早是由推孟教授在1916年提出的,他还给出了智商的计算公式: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智商 级别
140以上 天才
120~140 非常优秀
110~120 优秀
90~110 正常
80~90 次正常
70~80 临界正常
60~70 轻度弱智
50~60 深度弱智
25~50 亚白痴
25以下 白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