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要积极不要急躁更不要激进
2005-11-23    蒋建华

字体大小:

   素质教育实施这么多年仍然步伐艰难,最近本报又应读者要求,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希望进一步呼吁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然而,减负问题已经成为了国民常识,就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似的,再呼吁、再讨论还能谈出一些什么新的东西,这是读者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困扰我们编辑的难题。

  这个难题的求解,既需要我们编辑的努力,更需要读者的参与,关键在于要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在于不说官话、不说套话、不说隔靴搔痒的话、敢说真话、敢触及问题的作风,以及能够说出具体的、建设性建议的态度和本领。这是我们的期待,这也是教育事业的期待,希望能够转化为全党全社会的期待,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期待。

  尽管对于教育专业人士而言,讨论的有些问题可能是假问题、伪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或者正在着手解决;有些问题只是现象,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表现在教育,根源却在社会;有些问题是老生常谈,可是我们却执著地希望常谈常新。

  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处于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站出来建言献策,在实施素质教育问题上与社会进行沟通,一方面为社会讨论教育问题提供基本的素材,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分析教育问题提供一个基本的视角。更重要的是与社会进行心灵沟通,达成共识,为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里,作为编辑,首先将自己的石头扔出来,希望能够砸准教育的问题。我认为,从各个不同角度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不一样的。社会更关心的是“减负”问题,这是直观的教育问题,我们更关心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教育的要求。我想说,推进素质教育要积极,然而不要急躁,更不要激进。

  所谓要积极,它的反面是消极。就是说,尽管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甚至更早,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尽管从那时起,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关于减负问题的讨论甚至于政策行动,可是减负问题却是一个顽症,始终困扰着我们。学生负担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们,而且困扰着同样具有东方文化的亚洲各国。这样看来,减负问题是一个实践中的真问题,需要克服、必须解决,那就必须要有积极的态度。

  所谓不要急躁,就是说因为这是一个顽症,急不得、恼不得,需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一步一步地解决。因为,尽管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尽管政府可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而为提高效率减轻负担创造条件,然而很多社会问题,单靠教育是解决不了的。社会的期待,我们是很难改变的;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许多问题,要随着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来改变。

  所谓不要激进,就是说,减负实施素质教育的任何政策和实践要从教育实际出发,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不能主观意志甚至“长官”意志。不能等待外力去推进,要依靠教师、家长和社会内生的力量,只做对的、不做错的,并且,只做当前是可行的、不做当前认为是最好的。有一点,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发展的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的健康状况,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底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素质教育改革:别开生面的“那达慕”
· 教育的四大支柱
· 40个孩子缘何“异口同声”
· 一初中生困惑:名校毕业=生命意义?
· 家长的“好孩子”和“现代人”距离有点远
· 武汉“上学时间推迟”政策成空文
· 素质教育:一种新的价值观
· 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欣喜
· 普及电脑书法课被取消 学生还会“写字”吗
· 湛江“六进课堂”助推素质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