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大旗从酝酿到产生再到引领中国教育改革向前行共用了整整半个世纪。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他60年代中期又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 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到了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重要位置。 最近,社会各界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甚是高涨,于是,似乎已被冷落了一段时间的素质教育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如仔细考察,你会发现素质教育就像一根韧劲十足的丝线,始终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牵引着稳步前行,只不过有时会“抛头露面”,有时则是“低头前行”,蹋着坎坎坷坷,迎着风风雨雨,抖落一身征尘,尽管步伐艰难,但从未停过。当然,这征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信息需要交流,因此,我们专门做了这个专题,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并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推行素质教育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的复杂首先在于其牵涉到社会各个层面,有些看似教育行业的问题却凭教育是无法解决的,如片面追求学历的用人观和人才观、家长的急功近利等;其次在于素质教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它不只牵涉到中小学教育,还牵涉到高等教育,如直接的如师范教育,间接的如大学的考试和招生标准等;另外还在于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实际操作层面则缺乏指导性的意见,所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既然是摸索,就会有偏差和争论。但可喜的变化在不断涌现,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已趋于理性,不在唯学历是从;素质教育推行实践中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和丰富着。政府、社会、教育的多方合力让推行过程变得比以前轻松和顺畅起来。 但问题仍有很多,事情远没有达到教育工作者可以额手称庆的地步。南京教育的素质培养与高考应试之争、山西榆社的高考滑坡道歉事件、孩子肩上越来越沉的书包、越演越烈的择校风,等等,我们只能说,素质教育的推行仍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