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素质教育 > 各地措施
认真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天津市普通高中新
2001-08-27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字体大小:

  【摘要】新高中课程与现行高中课程相比,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培养目标更加具体,课程设置更加合理,课程管理更加完善;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符合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改革精神。

  【关键词】天津市高中新课程总结报告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必须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打好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教委于1997年秋季起在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部署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

  回顾我市三年的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可以概括为:探索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方法;总结出五条基本经验;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果;明确了高中新课程新一轮试验的基本策略。实践证明,这项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方法

  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是以实施新课程为基础的一项整体改革工程。不断提高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质量,是达成新课程试验目标的一项关键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制订正确的教学策略;二是认真进行教学实践。前者是试验工作的认识基础,后者是试验工作的实践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一)试验的基本策略

  包括试验的指导思想、试验目标、试验的理论基础和试验的基本思路等方面的策略。

  1.试验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实施新课程计划,使用新大纲、新教材,促进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2.试验目标。通过试验对新课程作出评价,为修订新课程提供依据和参考;总结课堂教学改革新经验,推出一批教学研究新成果;锻炼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试验的理论基础。试验人员教育观念的更新,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支撑;试验工作的有效运行要用先进的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学论作为试验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包括教学目标观、教学过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等现代教育教学新观念。

  (1)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要以学科德育为灵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试验全过程。

  (2)现代课程论的基础。正确处理知识、态度观念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课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观念;综合考虑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课本以外的信息资源和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要用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学习、理解和用好新教材。

  (3)现代教学论的基础。根据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基本学力结构:情感、能力和知识;结合学科特点,构建灵活可变的主体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体现课堂教学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等基本特征;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活动基本要素构成的合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要用现代教学论思想为指导,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

  3.试验的基本思路。针对新课程方案试验的特点(全员性、难度大、要求高),要求试验者的教育观念要新,态度要积极,操作要稳妥;试验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改革发展相结合,教研与管理相结合,总结经验与推广经验相结合,使试验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二)试验实施方法

  1.制订试验方案。试验工作开始前制定了《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方案》《天津市普通高中新大纲、新教材试验工作实施意见》等,由市教育局制定文件下发,统一认识,明确要求,有计划地开展试验工作。

  2.组建试验研究小组。组建市、区(县)、校三级新课程试验研究小组,形成教研网络系统,推动新课程试验的开展。

  3.搞好师资培训,开展教学指导活动。组织现代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召开新课程计划和新大纲、新教材培训会,举办研究课、观摩课及评价活动等。通过全员培训、全过程培训(假期和平时教学培训),采取“提要求??讲思路??做示范??传经验??求实效”的方法,抓好教师对新大纲、新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环节,达到转变教育思想,由“三个不适应”(对实施新课程的观念不适应、把握不适应、方法不适应)到“三个适应”,树立改革意识、科研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驾驭新课程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和总结教学的能力。

  4.加强教学专题研究。抓住试验过程中的重点课题,如新课程的使用和评价的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质量监控的研究、活动课开发的研究等。采用滚动发展式的研究模式,开展了市、区、校各个层面研究活动,使试验与教研相结合,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提高教学质量。

  5.监控质量。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宏观上研究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校级的“四课”自评、互评活动,适时组织市、区级优秀课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质量测试。明确质量测试的性质,开展对测试内容的广度、难度和测试频度、测试方式及反馈的研究,提高教师监控教学质量的能力,做到测试的科学性、反馈的及时性,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过程。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自查、自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试验的基本经验

  (一)加快了高中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先进的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由教师、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评等过程性教学要素组成的整体优化教学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新课程试验加快了构建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步伐。

  1.新课程得到普遍好评。新课程方案较之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调整意见,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新课程方案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在总体安排上坚持方向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第二,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新课程方案把教育方针的教育目的在普通高中阶段具体化,提出了普通高中阶段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体现了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第三,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新课程方案增设了活动课程,活动类课程占课时总量的9.9%。在学科类课程体系上,加强了选修课,限选、任选课占总课时的30.79%。课程安排既有统一要求,又有适度灵活性,适应不同办学模式的需要。这一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安排,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第四,课程管理更加完善。新课程方案规定了中央、地方和学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实行三级管理体制,给地方和学校有一定的权限,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多样性。

  2.试验评价表明,新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符合新课程方案确定的普通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改革精神;各科教材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归纳起来有下列特点。

  第一,加强了育人功能。新课程结合学科特点,从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公民意识、道德品质、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有计划、有层次安排教育因素,体现了学科德育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

  第二,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在继承原课程注重“双基”这个特点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立足发展,注意选择“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基础知识,删去了繁琐的、用处不大的知识,有了较大的改进。时代性是课程生命力的重要所在。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结合学科发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注重选择了一些观念新、资料新的内容。如政治课教材增加了“所有制结构”“分配”“依法治国”“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等内容;生物课教材适当增加了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细胞的癌变、现代生物进化观点简介、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内容。新课程的时代性,使学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时代气息。

  第三,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新课程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语文强调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英语强调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理科突出实验、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这表明新课程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运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四,新教材的结构体系有所突破。大多数教师对新教材的结构体系是满意的。语文采用分编合订、自成系统的结构体系,即将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写,各成体系,而后合订为一册,具有新意。这种结构体系既体现了新大纲全面训练读写听说几种能力的原则,又便于学生学习、使用。地理必修课程破除以往过分强调自然地理知识完整性的结构体系,以环境与发展中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建构了教材新结构体系。各学科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特点,采用感性到理性、“现象?问题?观察?结论”“问题?探究?结论?应用”等多种认知模式组织教材。这种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自身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方法和观念。

  此外,还开发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经过试教总结、征集审改、择优编辑了10所学校的《天津市普通高中任选课教材》和12所学校的《天津市普通高中活动课教学资料》,丰富了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生的培养。

  3.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下大力量改革课堂教学是构建整体优化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环节。我们着力从三个层面开展对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

  第一,开展了优化教学过程基本要求的研究。针对广大教师的特点与需求,总结了优化教学过程基本要求体系,即教师应树立一个基本观念(学科素质教育观念),遵循六项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五个主要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德育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讲解与训练的关系、认知结果与获得结果过程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和教学诸要素优化的一般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检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优化的要求)。这个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体系可作为学校教学、评价的一个依据,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第二,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因为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师生和教学诸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所以教学效果要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而不是教学诸要素的机械相加。又因为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将教学基本要素构成合力的一种具体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形式,即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流程(包括教学过程基本流程和师生活动基本流程)。教学模式处于理论与应用(教学方法)的中介,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优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各学科开展了学科教学模式(有的开展了构建学科教学模式系统)的实践研究。构建了立足于学生发展、体现主体性学习的多种教学模式,如“激趣导学”教学模式、“导学达标”教学模式、“主体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教学模式、“启发创新”教学模式等。有的学科初步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一个成熟的学科教学模式应体现下列要求。

  科学性:构建的教学模式应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教学实践效果作支撑。

  方向性:构建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学的探究性、广泛的交互性和高度的开放性,立足于学生的素质提高,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操作性:一个学科教学模式应包括合理的模式名称、模式的基本要素、模式特点和基本流程等,便于教师理解和运用。

  灵活性: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和流程,以适应教学新情境的需要。

  选择性:一个具体的学科教学模式,只适用一定的教学范围,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和教学情境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

  第三,开展教学策叩难芯俊QЭ平萄Р呗钥梢钥闯墒俏?迪帜持纸萄?勘甓?贫ǖ氖凳┙萄У囊话阍?蚝统绦颉S虢萄?J较啾龋???哂谢?⌒浴⑹视π越锨康奶氐恪0凑湛翁媒萄е惺凳┧刂式逃?幕?咎卣鳎?直鹂?沽酥魈逍浴⑻骄啃浴⒖?判浴⒚裰餍缘确矫娴慕萄Р呗缘睦砺垩芯坑胧导?剿鳎?〉昧顺醪匠尚А?
  3.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新课程试验的机遇,大力采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科技的氛围中提高科技素养。经过几年努力,1997年建成了天津市教研系统计算机网络。目前实现了市教研室和区教研室的计算机联网,建成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和网上主页,2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3所学校建立了网校;大多数学科加快了把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进程,引进和研制高效益的教学软件,总结了有关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运用的经验和规律;做好了2000年秋季高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加速器的作用,是建构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1.教学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课程改革要以先进的理念作指导,课程试验也会影响和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三年的新课程试验,使广大教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改善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观念的更新,推动了新课程试验的进展,使全市高中教学改革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2.教学基本能力不断提高。驾驭课程教材能力是搞好试验的基础。通过抓好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基本掌握了新课程。如对新大纲,一要做到正确理解新大纲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对新大纲的重点内容要用“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理解和把握,进而会运用新大纲的要求和精神理解教材、指导教学,明确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对新教材,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三年的新课程试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设计的能力、评价与总结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变化,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科研意识普遍加强。课改促科研,推动了群众性教学专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教研成果颇丰。三年来,市教研室共收到论文1000余篇,其中已发表的论文150篇.获奖论文90多篇,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个人,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带动了全市试验工作的发展。

  4.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教学骨干队伍。抓住新课程试验的机遇,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和试教实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如今,涌现了一批不同年龄层次在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骨干教师、教研员。三年来共有800多名教师做过市级研究课,37名教师在市级“双优课”评比活动中获奖,21名教师在全国获奖;有400多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中心研究组中2/3以上为中青年教师。涌现出的学科教学骨干队伍在我市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一是各学科教学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所以本届学生的学科能力,如语文的写作能力、英语的听说能力比往届学生要强。二是理科更加重视实验,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高中开设活动课、劳技课,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增强。三是各学科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引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一些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增加研究性学习内容,地理、生物、美术等学科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概括,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两省一市课程改革专家组1999年10月对全市样本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36.82%,正在努力养成的为46.44%。再经一年多的培养,广大学生的自学、自思、自强、自律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还会进一步形成。

  3.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试验开始,不少学校担心教学质量会受影响,对新课程试验心存疑虑。据全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1997级高中各科平均分、合格率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了新课程规定的目标,学习成绩合格。2000年我市高考七科实施新课程首届毕业生的成绩、高考报档分数线,总体上与往届持平,有的还略有提高。测试表明,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认真进行试验,学习成绩是可以保持稳定的,教学质量不会降低。

  4.学生的艺术素养有所提高。按新课程计划开设了艺术课程,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反映,过去欣赏音乐,只不过是官能欣赏,满足于悦耳罢了,现在知道,还应从音乐要素、音乐风格、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等角度来欣赏,达到理智的欣赏,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欣赏价值的变化,说明高中生的艺术修养正在逐步提高。

  高中新课程试验之所以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教育部基教司主持下编制的新课程,总体上说是好的,符合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这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基础;二是在教育部基教司和课程试验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新高中课程试验三年来所取得的基本经验有以下5点。

  1.坚持把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试验的核心,也是课改的方向。

  2.坚持把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工作贯穿于试验的全过程。认真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搞好新课程试验的重要前提。

  3.坚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水平的工作贯穿于试验工作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搞好试验工作的关键。

  4.坚持以教学哐形?鹊迹?迅慕?翁媒萄У难芯抗岽┯谑匝榈娜??獭S呕?萄Ч?淌歉愫檬匝榈闹匾?方凇?
  5.坚持加强教学管理,把管理和教研相结合贯穿于试教全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是搞好新课程试验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新一轮高中新课程试验的基本策略

  经两省一市新高中课程首轮试验,对试验用的新课程做了修订,2000年秋季有10个省市实施修订的新课程,标志高中新课程进入了扩大试验阶段。为搞好新一轮的试验,在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下一轮试验的基本策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思想和观念还相对滞后,教师的“三个适应”还没有全部到位;当前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重教轻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真正得到确立,已经形成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尚未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尚未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课堂教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尚有差距,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尚不规范,个别学校教学设置较为落后;新课程还要不断改进;课改和考改互相配套、促进,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二)基本策略

  1.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实质,继续坚持课程改革,积极推广课改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进一步树立课程新理念。要用大课程观,并结合我市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把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改革的要求和发展趋向,充分研究和理解经修订的新课程计划、新大纲及新教材,为在扩大试验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3.继续搞好师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试教骨干教师的作用。

  4.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加强专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新课程试验的质量。重点研究专题有:大力开发地方和学校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体现素质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5.进一步完善以研究、指导和管理课程改革为主要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机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