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素质教育 > 理论研究
自主性学习及条件的建构
2001-08-2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岳 伟

字体大小:

   一、自主性学习提出的现实依据及其内涵

1.现实教育中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发现”的做法引发了许多问题,为此,必须给传统的教学输入新鲜的血液。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学就是一个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或权威的代言者,学生是服从者;教师操纵、控制着学生的学习,决定着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等问题。同时对学习结果的考察也非常单一,它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数量为唯一的指标,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程度及所获得的知识对学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如对分数的追求就体现了这一方面。

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就是人们所批判的“壶杯”教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这种仅“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因为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这种教学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首先,造成了教学的巨大浪费。教师所教的知识不能内化为学生个人意义的材料,因而是无效的。其次,它使学习成了一种让人不堪忍受的痛苦。现实被动的、机械式学习使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学生的天性受到了摧残,如夸美纽斯所说,学校成了儿童心灵的屠宰场。

2.自主性学习是对被动适应式学习的超越,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

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在教学中解放学生,让他们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潜能得以释放,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虽然提法各异但都反映了对学生主体尊重的这一思想。本文认为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可以这样描述:它是一种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被训练或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主动的建构形成的。自主性学习的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即学生能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组织、建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环境,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性学习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自主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一,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学习的控制者、包办者。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学生会主动地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其二,学习的开放性。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内容的开放性,它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其三,学习的建构性。建构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学习在本质上是建构性的,它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的负担,而变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自主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

传统的教学是以哲学上的直观反映论为基础。这种反映论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是二维结构,即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再由主观世界到客观世界。这种直观反映论把人脑看作是一面镜子,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块白板,而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及原有经验。教学就成了“传递??接受”知识的简单运作。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学习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识到学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映的简单联结,认为严格、精密地控制了环境就能得到满意的学习结果,这使学习简单化了。认知心理学吸收了信息加工理论,看到了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关系,在教学中使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但仍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而在实践中也难以提高学习实效。

当今心理学中兴起的建构主义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超越,它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主张是: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个体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由于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理解不同,因此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各异。

其一,对待知识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而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评判。

其二,对待学习活动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经过了学生的理解与消化,因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知识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重新建构,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负担。

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与吸收,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今天,对自主性学习的追求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也真正体现了学习的本质。

三、自主性学习条件的建构

现实教育中人们对学生学习主人地位的尊重还停留在观念层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教学从过去的“传递??接受”式变成了“提问??回答”式,有些学校严格控制教师每节课的讲课时间,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并认为这就是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发生是有条件的,现实教育没有给其创造切实可行的条件。因此,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自主性学习创造适宜的条件。

1.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直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性学习的首要条件是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是天然具有的,而不是教师仁慈给予的,外部“委任”的主体只是一种虚假的、形式上的主体,它不具有任何实践的意义。学生主体性是天生的,但也要通过实践来自我确证,即在主体意指导下,通过行动,表现自己的主体必须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人的主体性的显著标识就是他的能动性,能动性包括人行为的目的性、选择性、自我调节性。学生的能动性有两种,一个是被动的能动性,他的行为目的外于自己;另一个是主动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自愿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作出行动,并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节。这种主动的能动性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它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开展的必要保障。

2.教师的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个性品质、人生信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学习就是罗杰斯所倡导的意义学习,它与认知心理学说所讲的累积性学习不同,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学生整个人之间的关系,而累积性学习仅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意义学习中,学生整个人(包括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参加了学习,同时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整个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二,教师的教学任务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上。学会学习是学习化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来讲,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习”。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学习策略的问题就是使学习者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何处学等问题。教会学习策略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我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对于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针对不同学习任务的具体策略,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即学生不仅要拥有策略本身的知识,还要拥有如何调控策略的知识。

其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自主性学习有一个长久的动力。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既受外部动机的影响,也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自主性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应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我国的现实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减少失败的痛苦。过于频繁的测试、考查、评比使学生经历了太多失败的痛苦,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丧失了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要吝啬夸奖、鼓励、赞美的话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学习的进步。

3.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条件。自主性学习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自主性学习要求有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个人作出自由选择与行动的环境。自主性环境的建构包括:

其一,建构真实的问题情境。我们现实的学校教育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学生所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建构与现实相类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中独立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二,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好的学习气氛是自主性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这种气氛的建立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长期的交往形成的。

首先,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都能取得成功。夸美纽斯认为,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德国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也认为,信任这种关系对教育有不可估量的、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意义,它是一切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

其次,好的气氛的形成也离不开学生之间密切的合作。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和谐气氛的形成,也有利于共同提高。因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意见、民主讨论,学生学会了理解、接纳、欣赏别人,学会了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三,配置自主性学习的各种资源。自主性学习所要求的资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信息资源。主要指除教科书以外的各种参考书、辅导材料以及网络资源。其次,人力资源。教师是学生可以直接学习的重要人力资源,除此以外,应安排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人与学生交流。第三,环境资源。即为自主性学习的学生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自主性学习的场所应该布局合理、装饰得当、没有外界的干扰,能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探索与创造之中。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丁家永.建构主义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5] [德]埃瓦尔德?特尔哈特著.张桂春译.建构主义与教学(二)??在普通教学论中会出现一种新思想吗?[J].外国教育资料,2000(4).

[6]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