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素质教育 > 理论研究
评论:给素质教育注入平等意识
2001-08-27    

字体大小:

  华声报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陈震嘉认为,素质教育必须减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除此之外,还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压抑感。因为人的个体没有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分,同时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他们在人格上应当是完全平等的。

  他说,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充满了好奇,对社会也具有责任感的雏形,他们对周围事物经常发生疑问,听故事总是问“后来呢?”但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就是心理压抑的证明。

  儿童的压抑感,青年的不信任感,不是他们的天性,而产生于家长和老师。来源于家长和老师可能是潜意识中的不平等意识,模糊的教育观念,以及历史积淀下来的自私心态。

  教育不是个体行为,不是老师、家长单独能够完成的任务;教育也不是家长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过程。更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强制过程。过去的教育观念中,基本上没有受教育者的地位,或者他们总是处在从属的、被动的地位。这种不平等泯灭孩子们的个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

  他举例说,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都明显规定了教育的单向性。教育者授予,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不管他们有没有兴趣,愿意不愿意。《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对教育的解释:“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这里,教育也是单向的,受教育者只能被施加影响,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

  据了解,当代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认识,如“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教育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教育是使受教育者从原有发展水平向发展目标转化的活动”、“教育是社会遗传机制”等等,当然都是很精辟的,虽然表述不同,但共性大于差异,其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而且是传统的。

  他认为,如果换一种思维模式,借用自然科学中的观念,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场”的运动(如同电场、磁场、引力场”,是教育场之间信息波的相互传递(如同电磁场之间电磁波的传递)。

  教育不是自然现象,是社会现象,也即是人的活动。教育场的构成主要是人,当然也包括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如果说物理学中的电磁场弥漫、充满着整个宇宙空间,教育场则弥漫、充满着整个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空间(人类登上了月球,教育场就扩展到月球;火星探测器登上了火星,教育场就扩展到了火星,等等)历史地说,它随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而扩大。人的个体就是一个微教育场,如同磁分子本身就是一个小磁场,电子本身就是一个小电场一样,他(她)们和教育场发生相互作用,同时具有接受信息、发送信息的双重功能,接受信息时充当受教育者,发送信息时充当教育者,因此,人的个体没有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分,同时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发送信息,必须先接受信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有了信息,才有发送信息的条件和可能,就形成教育场,信息越多,场强越大,“大教育场”是“小教育场”的集合。

  有了新的教育观念,有了平等的意识,素质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就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