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素质教育 > 社会评价
专题综述:宽松教育≠放松教育
2001-08-27    诸日教

字体大小:

  ??日本教育界对如何实施“宽松教育”有争议

  自199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在中小学实施“宽松教育”的教育改革建议后,日本文部省即开始根据该报告建议,着手对规范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国家教育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修订,并于1998年12月完成了战后第六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新《学习指导要领》经过3年的过渡期后,将于2002年开始在日本的小学、初中全面实施;高中阶段的新《学习指导要领》则要从2003年开始执行。
  这次修订的主要特点是削减了近三分之一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增设了每周2-3课时的“综合学习时间”,以建立宽松教育的指导体制。

  新的教育课程标准引起日本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是一些专家学者极力反对新《学习指导要领》削减将近三分之一的教学内容。他们担心:“全世界小学生都会的知识,只有日本学生不会,这样能行吗?”,“上了大学竟然连分数都不会,这样也可以吗?”;认为新的课程标准只能“导致学习能力的进一步下降”、“使科技立国成为泡影”,“一旦开始实施就无法挽回了”等等。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校园内逐渐扩展到校园外,截止到2001年1月25日止,已有5800人联名上书请求中止实施新《学习指导要领》。

  由于新《学习指导要领》将“综合学习时间”规定为学科教学之外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一门课程,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或活动的形式,所以没有教材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有些学校则将“综合学习时间”作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放松时间”,增加过多的兴趣性的体验活动。目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人们对“综合学习时间”与“宽松教育”的指导体制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近来,日本有的新闻媒体报道说“文部科学省要彻底推翻宽松教育的提法”,“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也可以用来上英语课”等等。对此文部科学省明确表示,“综合学习时间不是教学学科,其操作方式不变,以知识的综合理解为目标”。新任文部科学大臣町村信孝日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强调:“宽松教育就是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正是为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尽量使我们的课程和教育简单、易懂,才引入了根据学生的程度编班以及小班制教学的机制,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就以上种种说法,日本文部科学省政务次官小野元之今年1月24日在全日本都道府县教育长协议会上,围绕2002年将开始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的教育体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需要宽松教育这一点没有变,但是现在有些过分地强调了宽松部分”。因此,日本媒体认为,这实际上清楚地表明了文部科学省对于以体验学习为主的宽松教学的发展方向持慎重考虑的态度。这也是迄今为止文部科学省在公开场合首次表示对宽松教育要重新审视。

  小野次官在该协议会上还对2002年将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说明:“为了进一步开展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活动,修订后的《学习指导要领》的特点是,仅规定了教学课程的编制以及最低的实施标准”,“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按照他们的理解程度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允许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开设超出《学习指导要领》规定范围之外的课程内容。

  在谈到新《学习指导要领》旨在建立新的学习指导体系的“宽松教育”时,小野次官特别强调:“宽松教育不等于放松教育”。町村信孝大臣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也强调:“在任何时代都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人认为提倡宽松教育就意味着可以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能力。为此,我们才设定了‘综合学习时间’,比如在‘环境’课题中,我们不需要划分社会、理科、数学等学科,而将语文知识、社会知识等各种知识统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日本的新《学习指导要领》在2002年全面实施之前,还将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如何调整好课程内容的削减与保证学习能力提高的关系;如何打好“综合学习时间”这张王牌,以实现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目标,将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