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何以得兼
2005-11-25    记者 王有佳

字体大小:

  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高中录取率名列全区第一,在上海,原本被认为是“薄弱”学校的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经过若干年的素质教育探索后,结出了累累硕果。

  关注“绿色升学率”

  “有些人羞于讲升学率,认为讲升学率就是不讲素质教育,其实,素质教育和升学率并不冲突。”校长张人利说,但升学率不能以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基于这一理念,他提出了“绿色升学率”的概念,就是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升学率的本身,还要关注学生原有基础的目标要求,关注取得学业成绩与升学率的过程,关注与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学生课业负担、学习兴趣、睡眠、课外活动、家教等。

  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两年来,学校坚持做“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睡眠时间、做作业时间、对课文感兴趣的程度等方面。

  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课

  在静教学院附校,学生们很快乐:8点钟到校,8点15分是“欢乐一刻”,操场上摆满了呼啦圈、跳绳、羽毛球、板球,全体学生都去操场上玩,8点45分正式上课。更让人惊奇的是,在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上,居然没有数学课。

  7年前,张人利提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课,只上语文和英语课。这招来了一片质问声:英语和母语之间是否会冲突?一年级不学数学以后是否跟得上?张人利回应道,科学的教学,应该考虑同一学生学习同一课程达到同一目标,在不同的年龄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六七岁的孩子语言模仿能力最强,是学习听、说语言的“最佳发展期”。同时,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学校组织专人编写了语文拓展阅读材料作为课改材料,加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面。而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强的学科,孩子其实是无法理解的。实践表明,学校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已经达到3000个,超出上海市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五年级识字量的一倍还多。而全区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监控,该校始终名列前茅。

  不喜欢德育课的学生数降到了20%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开心。但是,学校德育课程普遍面临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学效能低下的现象,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是他们最不喜欢上的课。

  怎样提升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本教材能否覆盖全部的学生?善于打破常规的张人利又提出,德育课程应该是一门没有固定教材和没有“围墙”的课程。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关于“艰苦朴素”的德育课是这样进行的:先向学生提问,一个月的零花钱有多少?钱都是谁给的?钱花了多少,都花在哪里了?能节省多少钱?调查结果显示,钱大多花在了书包、铅笔等文具上。随后,老师在讲台上放着三位同学不同价格的铅笔盒,再问学生,是否价格越贵的文具对提高成绩越有帮助?事实是,用了5年、已经稍显破旧的铅笔盒的主人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使用进口的100多美元的铅笔盒的主人成绩一般。学生得出了结论:文具盒和学业成绩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买好一点的文具也未尝不可。最新的调查显示,不喜欢德育课的学生数降到了20%。

  对于敏感的补课话题,张人利的回答很干脆,补课一定要,但补课不是集体补。素质教育其实是差异教育,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有快慢,因此要因人而异地补。在附中,初三学生的放学时间分成了三批。14时45分第一批已经完成课堂教学的学生先放学,他们可以回家去学习其它的内容。其余学生分16时15分、17时30分两批放学,他们可以根据各自差异进行补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陈氏父女的故事
· 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
· 从中学就开始失望,早了点吧?
· 河北将在4年内彻底取消小学百分制
· 素质教育改革:别开生面的“那达慕”
· 教育的四大支柱
· 40个孩子缘何“异口同声”
· 一初中生困惑:名校毕业=生命意义?
· 家长的“好孩子”和“现代人”距离有点远
· 武汉“上学时间推迟”政策成空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