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李星:IPv6最大的应用可能是给“机器人”联网
2025-10-2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字体大小:

  10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京召开。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在会上作了题为“IPv6数字基础资源的重大升级”的主旨演讲。李星指出,IP地址是互联网生态链的核心,是沙漏模型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均智能设备持有量从“10”向“1000”量级跃升,IPv6的推广不仅是地址数量的升级,更是管理与生态的重大变革。他强调,新一代IPv6生态环境应聚焦互联互通、安全性、人工智能三大挑战,必须从“双栈”转向“与IPv4互通的IPv6单栈”,并利用IPv6的巨大地址空间在安全和AI Agent管理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以下为演讲内容,经整理发布

  一、IPv6:地址资源的必然演进与升级

  互联网生态链包括标准、域名、地址、政策等,而IP地址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互联网是人类创造的基础设施,IP地址就是人造的核心参数之一。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沙漏模型,IP网络层是沙漏最核心、最细的“腰”。据统计,上个世纪80年代平均每十人一台计算机,2016年达到人均10台设备,预测到2051年,每人将用到1000台计算机。这意味着理论上每人需要1000个地址。IPv4的43亿个地址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而IPv6拥有3.4×10??的地址空间,是必然选择。

  更重要的是,如此海量的地址,如果继续沿用IPv4的思路来部署和管理IPv6,是行不通的。例如,现有的备案机制如果面对人均1000个设备的体量,原有体系必然需要变革。因此,IPv6的推广,是数字基础资源的重大升级。新一代的IPv6生态环境,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互联互通、更强的安全性、人工智能的挑战。

  二、新一代IPv6生态环境:互联互通

  过去二十年,IPv6推广主要采用“双栈”方案,即新机器同时支持IPv4和IPv6。但实践证明,这个过渡方案没有成功。双栈本质上是一种“利他”的办法(自己增加成本部署,方便他人),这与市场经济的“利己”原则天然相悖。如果其他人都是双栈,那么自己只保持IPv4的成本最低、互通性最好,这便导致了部署的惰性。从运营角度看,双栈的建设运营成本接近双倍,且在安全性上遵循“短板效应”,一定比纯IPv4或纯IPv6都要差。

  因此,IPv6的推广一定要走向单栈,不走单栈就无法发展新的应用。我们必须明确,IPv6单栈不是孤岛,而是“与IPv4互通的IPv6单栈”。清华大学团队主导的IPv4/IPv6翻译技术已被写入IETF标准,由众多的网络设备支持,并内置于iOS、安卓、鸿蒙等主流操作系统中。这项技术实现了:第一,在网络侧通过IPv4/IPv6翻译器使IPv6单栈网络可以同时与IPv6和IPv4互联网互联互通;第二,在操作系统中内嵌IPv4/IPv6翻译功能,其API支持双栈。从而实现了“IPv6单栈网络与IPv4互联互通,并支持任意纯IPv4应用程序的效果。未来,IPv4地址还会长期存在,但它将作为IPv6地址的一个子集,通过翻译技术以IPv6的形式存在。

  三、新一代IPv6生态环境:更强的安全性

  在新的地缘形势下,基础设施安全至关重要。在IPv4向IPv6转型的过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IPv6的安全。IPv6由于有了巨大的地址空间,反而可以把安全做得更好,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一是源地址认证(SAVA)技术。二是RPKI路由安全,我们推动RPKI时,应将IPv6作为首要考虑。三是利用IPv6海量地址实现安全技术的创新,我们通过加密算法做地址映射,实现了”IPv6无地址“通信。

  对于物联网等特定场景,设备可以做到”无地址“。黑客无法扫描到它,只有持有证书的合法用户才能与其通信。这就像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网络安全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无地址“。

  四、新一代IPv6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的挑战

  过去,传统互联网是给计算机联网的,移动互联网是给人联网的,IPv6是给物联网(IoT)联网的。但ChatGPT出现后,IPv6最大的应用可能是给”机器人“(AI Agent)联网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未来人均需要1000个地址。

  但这带来了巨大的信任挑战。1990年代的漫画说”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而今天则是”互联网没人知道你是一个机器人“。机器(大模型)可能会产生幻觉,这比”狗“的问题严重得多。最大的挑战在于,AI的Agent一定是服务器(Server),而不是客户机(Client)。现有的管理体系,如网站备案制,是针对服务器的,但个人用户很难为自己的网站备案。未来如果每个人都有上千个AI Agent作为服务器在运行,现有的备案机制将完全无法应对。

  因此,这些Agent必须有人签名和背书。解决方案之一就是使用IPv6地址证书,我们正在推进相关试验。

  五、利用IPv6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回顾互联网技术演进,每十年都有一个代表技术。2020到2030年的代表技术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要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这十年的代表技术能否由中国定义?

  要实现网络强国,我们最大的挑战不是解决从1到10的问题,而是要利用IPv6这个重大的基础资源升级,做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这才是可以被写入互联网发展里程碑的成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电子政务外网IPv6应用及发展趋势
· NIC2024年9月:全球IPv6地址新增数伊朗最多
· ESnet生产级IPv6部署25周年
· 推动IPv6融入千行百业
· 乘势而上 推动IPv6发展再上新台阶
· 下一个实现50% IPv6覆盖的将是哪一国?
· 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专家委员会教育行业委员会正式启动
· 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占比达73%
· NIC2024年1-2月:2月全球IPv6地址新增数乌克兰最多
· NIC2023年年报:中国IPv6地址数排名全球第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