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课本背后复杂利益链条 教材循环动了谁的奶酪
2008-02-28  人民日报  曹玲娟;姜泓冰

字体大小:

  春季新学期开始,上海市的小学、初中学生都发现,自己不必再为领到的新课本交纳费用,但有些课本却要好好爱惜,因为它们还要传下去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接着使用。

  据了解,这一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目前正在全国很多省市如火如荼地铺开,“教材循环使用”这一呼吁了多年的话题,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而原本成为瓶颈之一的费用问题也由各地政府出面解决,比如在上海,政府将出资3.2亿元“埋单”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本费。

  而记者调查后发现,教材循环使用这条“鲶鱼”,目前也“搅动”了整个教材相关行业的利益链条,业内人士担忧,如不能破解小小一本教材后的利益怪圈,教材循环恐怕难免尴尬。

  课本循环,出版业面临“经济危机”

  在上海,出版业内的空气已经有些紧张。

  上海的大部分中小学教材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发行,该集团数位人士不约而同地感叹,随着近年来纸张印工不断上涨、教育部门对教材编写出版的放开,出版教材的利润已大大摊薄。“从去年到今年,集团一直在为教材的事情开各种各样的会,不停地讨论。”该集团出版业务部的钟燕辉说。

  该集团出版业务部副总经理段学俭算了笔账,“在一个人口大省,一个年级教材有上百万本,成本摊开了,还是有利润的。但在上海,一个年级的学生只有数十万上下,教材还有多个版本,没法比。”段学俭透露,如今一套成熟的教材约能保持5%的利润率,而一套新教材由于修订大大增加了成本,达不到这个利润水平。

  实际上,从2006年秋季开始,上海在600多所公办初中的音乐课上率先使用循环教材试点。为了让教材更不易损坏,出版社对初中的音乐教材进行了改进,如纸张更加结实,装订也改为使用布条粘合等,这也增加了不少制作成本。一旦课本循环使用办法全面推开,原来一套教材一年的获利,以后至少需要两三年才能达到,这将使教材的利润甚至降为负数。

  不少从事教材编辑、出版的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尽管教材利润率在逐年下降,各类教材、教辅书等仍然是出版行业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和重要的获利渠道,这也是各家出版社争抢教材出版的主要原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下属某出版社负责人透露,2007年整个集团约有40%的盈利由教育、科教类图书贡献,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教材出版甚至占到了整个出版业利润的70%。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业态环境中,一旦全面推开教材循环使用,出版业的利益必将受到“重创”,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造纸、印刷、出版、发行等相关行业。

  盘根错节,扯不断的“利益链条”

  有人说,真正可能造成教材循环难以推广的,是小小一本课本背后,有一根复杂又隐秘的利益链条。这根链条上各个单元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很难自己“革”自己的命。

  一位业内人士说了真心话,“教材的出版,有大量得罪不起的刚性成本,出版社唯一能‘强势’一些的,就是印刷装订这一块。现在利润一让再让,压缩的都是这一块。”

  这些得罪不起的刚性成本,究竟是哪些呢?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直言不讳,“出版或修订一本教材,决定权在于主管部门,其下属的课改办负责定课程大纲和大致要求,然后公开发标甚至直接指定作者队伍和出版机构。”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出版界人士透露,由于各方都在争抢教材出版和发行,因此出版社的大部分成本,都将花在编写过程中的各种开销上,如:付给课改办的稿费;课改办前期调研时的开支;替有关部门组织大量教师培训的开销;甚至在付清整本教材的版权费给课改办后,一些教材中所引用材料或图片的版税,还得由出版社单独重新支付。

  “统而言之,就是从启动教材出版修订起,一般的开销就都是出版社负责的。”该出版界人士说。这些,都变成了教材的前期投入成本。

  利益链条中最隐蔽的地方,发生在折扣这一环节。按照教材回扣的“潜规则”,除了明折扣,还有大量暗折扣将从书商的口袋里直接进入学校有关人员的腰包。暗折扣有时还体现在报销发票、组织旅游或年终“奖励费”上。

  业内人士表示,所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在现阶段很难打破。而这些,都将变成推行教材循环使用中的巨大阻力。

  全面推广,关键看如何算账

  如何斩断教材背后的“利益链条”,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意识和行政能力。

  某出版社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副课教材编辑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学校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修订变化较小。从2000年上海“二期课改”至今,他们编写的教材每年都要根据教育部门和有关专家意见作20%至30%的修改,连开本也从小到大不时调整。

  据了解,上海“二期课改”的探索至今,课本每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版版不同的教材,如何投入循环使用?而出版界更担忧的是,在此过程中,各家出版社尤其是各地的教育出版社,为编制、修改教材投入了巨额资金。推广课本的循环使用,一些出版社甚至不能收回前期投入成本。

  熊丙奇分析说,这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变味的“改版”。推行教材一年一版、不断“修订”,由此让教材从源头上失去循环的可能,保证每年固定的销售量,会成为不少出版机构应对循环的“高招”。

  “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关系到利益的调整。”熊丙奇说,目前看来,学校缺乏循环使用教材的激励机制,出版机构显然不希望看到教材高效循环而导致其利益受损。所以,治本之策还在于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利益模式,才能使教材循环真正落到实处。

  有专家指出,推行课本循环使用说难也难,说不难也很难,就看这笔账如何算。算小账,算行业利益的账,就能找出循环使用课本的很多“弊端”和“不切实际”的地方。而只要你算大账,算对了账,就会同意,全面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已经不是应该不应该做、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尽快去推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首个可AR识别课本推出
· 中医药课本将进入浙江小学课堂
· 教育观察:进补传统文化大中小学生“药方”不同
· “循环教材”试水引争议 反对者称让孩子更累
· 循环教材使用遭家长质疑 好事缘何起争议?
· 人社部:严格落实“考培分离” 斩断利益链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