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山东推进素质教育“路线图”:不是新政是回归
2008-03-31  中国教育报  宋全政

字体大小:

不是新政 而是回归

全面解读山东推进素质教育“路线图”

  2008年1月16日,山东省政府在潍坊召开了500余人参加的高规格素质教育大会,在会上,高调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并于会议前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出了许多创新性思路。近期,他们又对23所违规办学的学校进行了严厉处罚,向社会表明了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

  新春伊始,山东再次旗帜鲜明地高扬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据记者观察,山东此次强势“出击”,是作了充分准备的。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有专家称,山东此次推进素质教育的系列思路极具研究价值。

  从建章立制,到规范办学行为,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到与高考改革同步推进,山东推进素质教育“路线图”是个较为系统的设计。

  回归教育原点

  我们只是试图让山东的教育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照教育规律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一次会议上说:“最近,媒体对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用了很多溢美之词,有的说是改革,有的说是新政,还有的说是革命。我想,山东这次推进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两个:其一,我们只是试图让山东的教育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照教育规律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其二,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只是‘皮毛’而已,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核、深层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开始做。为什么说只是‘皮毛’呢?

  我们现在所做的仅仅是各种教育教学基本规范的要求。比如,规范作息时间,规范节假日、双休日,规范作业量,等等,而这些是教育管理本来就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东西,现在竟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感觉非常惭愧。”

  素质教育涉及整个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大问题、老问题、难问题。令人感兴趣的是,山东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新挥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呢?山东省副省长黄胜用了“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

  黄副省长说,“天时”,是改革开放30年了,我国实现了两大转型,一是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一是乡村化社会向城镇化转变,这两大转型为教育转型提供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还有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基本打造起广大学生多元成才的“立交桥”,升学竞争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此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党的十七大和刚刚结束的“两会”都立意鲜明地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地利”,是指教育总体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们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学改革、一心一意抓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人和”,是指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需求和评价标准出现了多元价值取向,应试教育积重难返,社会、家长及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渴求日益迫切。山东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早在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山东有很好的基础。为此,山东省在2007年调研、准备的基础上,2008年将素质教育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由省里搭建一个“齐步走”的平台,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实现“三三目标”

  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山东省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全面”和“三个还给”。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解释说,“三个全面”主要指,政府层面要全面建设合格学校,这是政府的责任,谈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其基点是要把每所学校都办成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的学校,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学校层面要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因为学生的基本素质首先体现在国家课程里。教师层面要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追求升学率决不能以牺牲部分后进学生为代价,关注每个孩子,不放弃每个孩子,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对“三个还给”,张志勇解释说,要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除了国家规定和课程、课时所需要的时间之外,给孩子多留一点自由发展、自主活动的空间,特别是要把周末和节假日还给孩子;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山东孩子的身体素质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近视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改变学生知识与能力不协调的问题,强化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希望孩子有面对社会应对挑战的能力,有创造性地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以“规范”为切入点

  规范课程,每所学校必须开全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规范课时,任何学校不得随意增删课时;规范作息时间,保障孩子休息的权利;规范作业量,对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规范考试评价机制,使考试评价机制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山东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部署中,把“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一项基本前提,并且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实“规范”。为此,山东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共计40条,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下发至每所学校,传达至每位师生,并且把2008年作为“规范落实年”。张志勇说:“没有规范的办学行为,没有良好的教育秩序,素质教育是无从谈起的。”

  从推进素质教育角度看,山东抓“规范”有五个方面的重点,即规范课程、规范课时、规范作息时间、规范作业量、规范考试评价机制。

  张志勇介绍说,规范课程,就是每所学校必须开全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全面开齐课程”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文化学科,即传统的九大学科;第二层面是音乐、体育、美术;第三层面是新的课程形态,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如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这些课程的开设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规范课时,是指任何学校不得随意增删课时,要强调的是,课时要开够,但不能开过。现在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有些课时尤其是应试科目课时大大超过了国家的规定,这必然要挤掉其他学科的课时,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和课时就得不到保证。

  规范作息时间,就是规定学生到校、在校、睡眠等时间,要保障孩子休息的权利,保障孩子健康的权利。把周末和节假日还给孩子,实际上是给孩子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一个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决不能把教育搞成课内和课外一样,校内和校外一样。如果那样,学生的素质是不可能全面的,学生的人格也不可能是健全的。

  规范作业量,就是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坚决减掉机械的无效作业,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第一是做“减法”,把学生的书面作业量控制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同时又要做“加法”,特别是把周末和节假日还给孩子之后,基于孩子发展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孩子的课外教育和课外发展,要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加法”。

  规范考试评价,使考试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包括中小学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等。中小学日常考试本来就是一种诊断性的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回归诊断性的本来面目。因为考试焦虑,目前已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了。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就是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强化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和档案的建立,作为高中、大学招生时参考的依据。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高中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录取新生依据,全面实行在评价基础上将招生指标的半数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政策,继续推行以多种方式录取新生。当然,最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有一个过程。

  把抓“规范”作为首要任务,山东提出,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规范”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落实,经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全面“规范”。张志勇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宏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推进将“由外到内,由易到难”。现在只是以规范为切入点,规范到位之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以及高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任务是非常重的。

  以高中为突破口

  高中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攻坚阶段,不从高中下手,素质教育是很难突破的。高中办学不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就不能起步,小学、初中就很难做到真正有效的规范。

  高中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山东此次改革坚持全省“齐步走”,首先突破高中,这不仅是一项战略决策,也显示了非凡的胆识。

  据介绍,山东将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机制,市县主要抓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规范,省里监管高中办学规范。“因为山东省是一个高考录取的单元,全省高中各项行动‘齐步走’,就可以让全省的孩子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一起进行衡量。在全省‘一盘棋’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有可能保证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齐涛说,“高中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攻坚阶段,不从高中下手,素质教育是很难突破的。高中办学不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就不能起步,小学、初中就很难做到真正有效的规范。”

  为此,山东提出“齐步走”的方针,全省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整体推进。比如全省高中统一寒暑假时间;全省所有高中双休日一律不组织上课,全面开放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体育馆、有条件的实验室,供学生组织活动使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省统一文理分科时间,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全省“一刀切”,在高中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分科,如因过早分科造成学生不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因而不能毕业的,由学校负责,并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规范高中招生秩序,任何高中不得违规提前招生,不得到规定区域外招收学生,不超出学校合理规模招生;规范面向学生的各种培训、竞赛和考试,无论何种考试,全省高中都不得进行县与县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班与班之间的排队。

  “高中教育是基础性和预备性并重,以基础性为主的一种教育模式。”齐涛说,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其基点就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高中新课程方案组织实施好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山东提出,要以高中新课程为载体,分步推进高中素质教育。加大第二轮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力度,全省将统一高中教学计划,暑期统一培训高中教师;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机对全省三分之一的学校抽查新课程实施情况,高中学校要制订学生在假期的校外活动指导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2008年新生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方案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与高考改革同步推进

  2008年山东将实质性地引入高考录取的环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之一;倡导高考报名社会化;严禁进行高考录取排名。

  “高中素质教育必须和高考的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同步推进,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的素质教育,各项改革、各项措施,不可能也不能完全脱离了高考来做。全然不顾高考,把高考甩到一边去,分数考得越低越好,上名牌大学的学生越少越好,这绝对不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更不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处理推进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关系时,齐涛厅长显得格外理智和冷静,他说,“高中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不但不脱钩,还要运用好高考这个‘指挥棒’,来拉动、带动高中素质教育。比方高考报名社会化问题,高考信息保密问题,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进入录取程序和作为高考录取依据,等等,都是推进高中素质教育一个很好的‘指挥棒’。”

  山东省倡导的高考报名社会化,其目的就是将高中正常教学行为和学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区分开来,二者“脱钩”,使高中教育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具体思路是,学生高考报名应类似目前社会考试的报名方式,到所属社区报名处报名,或者在条件许可时利用网络进行报名,报名、考试、志愿、录取均与学校无关,考生信息采集不涉及具体高中,录取通知书直接寄送本人。

  与此相配套的措施是,将考生信息作为隐私加以保密,严禁各地、各学校进行高考录取的排名竞争,严格保密各种考试信息,除招生考试机构之外,任何市县和学校不能统计、不能发布,并通过制度和处罚措施加以保障。

  山东提出,2008年将实质性地引入高考录取的环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之一,在录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省属高校要成立由专家教授参与的学校录取工作队伍,考虑调整投档内容,延长阅档、录取时间,给学校以充足的时间阅读素质评价报告,力戒录取工作的简单化,确保这项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关新闻

    山东省教育厅:素质教育将与高考改革同步推进

    苦学苦得没道理没价值 学生何时才能彻底减负

    考试不计分 无分数评价掀起山东教育改革风暴

    山东:素质教育 高中文理分科2011年全面取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觉悟”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李志民: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李志民: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李志民: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李志民: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的培养
· 瞿振元:素质教育要再出发
· 素质教育是改革也是拯救:让每个孩子都有枝可依
· 公平是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
· 中学生素质教育新思路及新模式探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