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可靠保障。有学者指出,教师具备信息素养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方法也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发展、变化。有关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建设的重视和倡导,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同时通过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多层次培训和拓展信息化资源建设等多种途径,创造一个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和外部条件予以强化、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规范引导,增强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没有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加以硬性规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科研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思维能力,不能使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改善和优化教学、开展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因此,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培养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加强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全国各级电大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确定信息素养在电大系统教师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相关教育部门和地方电大对于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组织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的专题讲座,培养全体教师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并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来。
结合岗位,制定评价体系
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是教师主动增强信息素养的外在动力。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是客观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制定合理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前提条件。具体标准的设计,可从信息素养的含义出发,建立技术层面标准、应用层面标准和理论知识层面的相关标准。不同的人员要有其适用的不同标准,并设计出针对一般教师的评价量表和适用于专业人员的评价量表。例如对全体教职人员来说,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汉字录入、Word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网络基本知识及校园网的相关应用等;对学科教师,则需要开展相关信息能力的提高培训,包括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校园网资源库的应用、互联网资源的搜索等;而学科骨干教师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掌握运用Flash制作课件、个人网站及主题知识网站的开发等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