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高校应该引导在校生早思考、早设计、早行动
2009-04-17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针对可能长期存在的就业难,高校应提前预警、主动化解

  记者日前获悉,湖北省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比去年减少了5万多人,但2008年年底与上年同期相比,招聘单位和需求人数却分别减少了43%和 56%。在采取多种举措全力做好今年就业工作的同时,湖北部分高校也通过提前预警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在校生“早思考、早设计、早行动”,试图化解今后几年可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

  严峻就业形势带给学生巨大压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认为,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今后几年的就业压力,可能会比今年更严峻”。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高教所研究员廖小磊分析认为,未来高校的就业压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二是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仍十分庞大;三是“90后”大学生的特性增加了未来就业的复杂性。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武汉大学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中,当问及“当你长期努力所做的一件事,遇到很大的挫折导致失败时,你会怎么办”时,只有9.4%的人表示“没什么,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而72.3%的人则表示,“自己心里会留有阴影,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表明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求职不成会使很多学生产生心理负担。

  高校提前预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湖北部分高校在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源头上破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

  武汉科技大学日前与武钢等60余家大型钢铁冶金集团建立人才协作联谊,今后武汉科大将更多地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有用人才,而企业在人才招聘中也将对武汉科大毕业生给予更多倾斜。前不久,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的校企合作年会上,30多家企业就如何搭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互动平台,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展开讨论。

  武汉科技大学在大一新生入校前,就引导他们对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早思考、早设计、早行动”。黄冈师范学院将就业、创业要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内外结合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机制。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采用项目运作的模式,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近280万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吻合度。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对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胆革新,通过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行、实施素质学分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在该校200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专业素质教育占学生大学4年总学分的40%,而生涯设计教育也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并纳入到学生日常量化测评范畴。

  专业学习职业规划有机结合

  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不少大学生也因势作出调整。近段时间,武汉部分高校还掀起了一股学生转专业的热潮。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一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求转到英语专业就读,理由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所以转到就业比较稳定的英语专业”。湖北经济学院5000多名大学生主动“断网”,全身心地备战考研、考证和考公务员。不少高校的图书馆自习室,连日来更是“一座难求”。不少学生称,这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

  但对于部分高校或学生应对未来就业难的“未雨绸缪”之举,一些家长却并不“买账”。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一名企业界的学生家长认为,“为了就业而教学是不合理的,一个只为就业而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很难生存”。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在该校前不久举行的学习指导日上也坦言,“不主张大学生埋头课堂学习”,建议学生要有全面丰富的大学生活,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据悉,湖北省200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再度微增。但在湖北省高校2009年毕业生中,一些文科类研究生求职却并不顺畅,有的只求月薪千元,都难“下嫁”。

  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一次调查也让校方既喜又忧。在该校大一的3000余名学生中,约55% 的学生毕业后准备通过考研等继续深造。该校校长赵作斌教授称:“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准备深造,这实际上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教授认为,大学应该将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能力4个方面有机结合,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朱建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举办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交流推进会
· 山科大以组合拳巧解就业难题
· 上海发布措施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 北京人大代表多维度了解青年就业现状
· 寻找“错位机遇”并非一时兴起
· 不用单一标准衡量成功就业
· 十部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 聚焦当前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发力
· 看职业院校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大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