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综合研究
网络语言是建构者还是入侵者?
2017-02-06  中华读书报  曾强

字体大小:

  在网络时代,语言信息的传播和人群交流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互联网催生的新式语言——网络语言风行天下,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交际用语。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技术工具,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它们融合而成的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互联网与语言相结合的产物,网络语言以文字、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等多种形式表示特定意义;因其生动简洁、新颖独特,深受广大网民偏爱,发展神速让人惊叹。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尤其网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拓展了人类语言生活的空间,并提供了语言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选择,还推动了新时期语言的变化和演变。可以说,网络语言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网络文化的表征;它的出现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内涵和形式,建构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顺便一提的是,当今汉语流行语主要出自网络用语,如中国出版的《咬文嚼字》杂志最近公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就有8个来自网络用语。

  不少网络用语目前已由社会方言变成全民共同语,登入主流语言的“大雅之堂”,甚至进入权威词典。例如,英国新出的《牛津英语字典》(OED)收录了许多英语网络用语,包括“次文化”的表情图标。中国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与时俱进,增收了一些汉语网络用语,“给力”、“雷人”、“山寨”、“宅男”、“团购”、“晒隐私”和“被代表”就是其中的例子;这些网络用语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心理和精神诉求。

  然而,人们对网络语言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网络语言不仅具有时代性、高效性、简约性、新奇性、娱乐性、流行性等特征,而且具有轻松活泼、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等特点;它能为传统语言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是语言创新能力的体现。但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不规范,不伦不类,不应登大雅之堂,否则会影响语言的纯洁性,甚至造成语言应用危机;应限制它对传统语言的入侵,并建议全面禁止它的使用。这方面争论较为激烈的国家有中国、法国、西班牙和新加坡,而美国、日本、意大利等众多国家对网络语言则持“顺其自然、任其发展”的态度。

  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孰大孰小,在于语言使用者,与语言本身无关。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络用语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这其中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有合乎语言规范的,也有不合乎语言规范的。因此,有关专家认为:人们应辩证看待和正确对待网络用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同时应自觉遵守公认的语言规范,维护语言的健康纯洁,营造文明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其实任何语言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别,所以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地位平等,共生共存。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网络语言成了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语言学工作者在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分析其特点、类型、成因和影响,提出规范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用词混乱、用语粗俗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语言的研究领域已从语言学扩展到了符号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这无疑对网络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网络语言学随之而生。中国的周海中教授、西班牙的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教授、英国的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为网络语言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交叉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业已真切、生动地走进我们的语言生活,并在不断地为网络文化增添着新的活力。目前全球网民已达35亿,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47%;其中中国网民规模超过7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大。在这种情形以及“互联网+语言”模式下,方兴未艾的网络语言将会继续以强劲的态势通过网络内外的互动,在语言生活中实现不断完善而健康有序地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 网络技术催生新兴语言学科
· 网络语言速猛发展 网络语言学应运而生
· 网络语言校园盛行 学者称其是一把“双刃剑”
· 陕西招办:高考使用网络语言可能被定为错别字
· 网络语言口语化 BBS中“哦”每年出现20万次
· 高考作文能否用网络热词:网友称不应全封杀
· 网络时代家长担忧:孩子汉语学习面临负面环境
· 中专学校招生咨询问答雷人 校方称用网络语言
· 武汉一中学时髦化学老师用网络语言上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