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职业人”教育应从中学开始?
2013-04-11    中广教育-北京日报

字体大小: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美日韩高中生毕业去向和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已全面落后于其他三个国家,受访中国高中生中接受过职业与毕业指导的比例仅为33.1%,而且在具体的各项指标上也全面落后。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建议,有必要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提前至义务教育阶段。

  即将迎来高考填报志愿,一个普遍的现实是,许多学生不但对大学的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一无所知,就连对自己的兴趣与适合的东西也表现得不够了解。这导致了一些学子在大学阶段,由于选择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而表现得很懈怠、荒废学业,甚至参加工作后,还在为寻找自己的兴趣或适合自己的东西而继续摸索、不断跳槽。

  这篇报告无疑揭示了职业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冰山一角”:对职业的陌生感、对职业生涯的困惑感,在我国当下年轻人中非常普遍,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一朝错选 四载煎熬

  仅两成大学生满意入学专业

  23岁的小张是大四学生。2009年,在父母劝说下,小张放弃文学理想,报考了会计专业,却给他带来了专业学习的痛苦经历。小张说,“每天上课像受刑一样,提不起半点兴趣,只能强迫自己‘我要听,我要学’。课本上的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成了天书。结果基础会计听懂一半,中级财务会计连一半也没听懂,到高级财务会计干脆破罐子破摔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结束后,我撕掉了所有复习资料。当时觉得除了会计学外,世界上再没让我更讨厌的事了。”

  “蹉跎4年才明白,选专业根本不存在日久生情。”大学期间,小张遍访周边同学朋友,发现很少有人觉得选对了专业,自己所在班级69个人,竟然有80%不喜欢会计专业。

  2012年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仅有24.75%的受访者对入学时的专业满意。这源于高考志愿填报时,理论上选择的自主权在学生,但很多学生对自我、对专业缺乏明确认知,加之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短,填报指南内容庞杂,几无具体专业描述。想要对一些专业有大概的了解,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导致了不少高中毕业生稀里糊涂选了“服从调剂”,进而读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所读专业根本提不起兴趣,学起来异常吃力。

  事后纠错 代价不菲

  中学生职业规划普遍滞后

  现在不少大学生寄望通过考研、转专业、修读第二学位等方式,对当初错选误选进行纠正或补偿。事实上,这些尝试很难获得预期效果。

  虽然入校一学期后可以申请转专业,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转专业的比例、标准控制严格,比如比例控制在前20%,学期成绩要在本专业排的比较靠前。这对于一些对现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吃力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

  一些转专业未成功的学生开始尝试修读第二学位或者跨专业考研,这两种尝试同样困难不小。目前第二学位的专业涵盖面较窄,一般只限于人文类、管理类专业,某些学校的专业在研究生招生时,根本就不接受跨专业报考者。即便能修读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能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为了能顺利毕业,他们也面临着两头都要兼顾的压力和挑战;即便是跨专业考研成功也得承担毕业以后的就业风险,“查三代”是眼下一些高校招聘教师时潜在的“硬杠杠”——本科、硕士、博士必须是“211”或“985”院校,必须是专业连贯一致。

  因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导致的选错专业,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的煎熬,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如果学生在高考前有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并详尽了解专业信息,错报完全可以避免。”孙宏艳说,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从6岁开始;新加坡教育部推出ECG网络系统,帮助小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英国要求中学对在校生实施职业指导。我国则在大学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此前学生很少得到类似专业指导。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孙宏艳: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