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就业难 大学生如何突围?
2013-05-16    新华网-广州日报

字体大小: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699万 比去年增加19万 创历史新高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而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因此,今年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生纷纷喟叹“就业难,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学生心声:

  迎接“失败” 总结经验

  “周末要去考村官,希望这次能中。”近日,中国政法大学2009级民商学院计佳杰告诉记者。目前,计佳杰还在求职的征程中奔波。从大四一开学,他便开始撒大网投简历,但大多数都如石沉大海。在长达几个月的碰壁中,偶尔有几份回复,但他觉得不满意。

  在广投简历的同时,他曾回了一趟家乡考公务员。现在也在准备考村官。“简历还在投,有些面试也在等回复。考公务员和村官也是想给自己多些选择。现在只能等了。”

  而对于已经定下工作的李腾飞来说,求职过程就是一场不断碰壁的征程。他说:“失败了又能怎么样?也许是我哪些地方真的做得不够好,总结这次经验,迎接下次‘失败’,对待下一份中意的求职我还会去认真地准备,即便依然不尽如人意,但也算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体验。”李腾飞在大二时就开始设想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想要留在媒体领域的他,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开始奔波在各种媒体单位的实习工作中,经历了从中央电视台到“爱奇艺”视频网站,从荧屏前走进荧幕后的工作历练。

  尽管有了丰富的实践经历做基础,李腾飞在求职时仍不免吃闭门羹。面对失败,李腾飞做好了“碰壁”的准备。他仔细筛选了庞杂的就业信息,分别针对比较有倾向的几个就业岗位特点,对简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幸运的是,在经历数次失败后,他终于在3月份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用。

  老师支招:

  客观分析找准定位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表示,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毕业生群体普遍面临着影响就业求职的三个“瓶颈”: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形势缺乏全面了解且就业视野偏窄;就业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不足。

  他说,毕业生的求职规划还是要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符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定位与规划。“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一定要相信自我,不甘落后,肯定自我的实力。同时,要理性看待复杂的就业环境,审慎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认为,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是2009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年,这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总体就业需求下降;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冲击,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降低;三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持续存在;四是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连年就业难的冷思考:结构性就业尴尬何解?
· 中国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 高层人才回流率仍低
·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 丰富社会实践成就业创业敲门砖
· 就业难倒逼教育改革
· 中国大学生“就业焦虑”透视
· 我国尝试"订单式培养" 为化解大学生"就业难"  
· 就业难催生隐形就业 避免“毕业即失业”尴尬
· 就业难导致毕业生心态变化 深陷五大心理困境
·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线上线下并举显成效
·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找工作难 是找好工作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