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声音
李志民:依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18-03-20  主编微讲堂  

字体大小:

  人类早已进入工业社会,教育思想应该转变为适应大众化教育形态的普惠教育,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种劳动技能的需求,帮助受教育者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核心更应该是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平等,是人民按需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与均衡。我们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是法律执行到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已经实施了近十年,但重点学校重点班级仍然大行其道,有谁受到了行政处分?有法不依的问题在于执行,国家要依法推动教育公平,以《义务教育法》为准则,监督和督促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学校的监管力度,对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合理合法,加大执法的力度和广度,依法取缔各级各类公立学校中的重点学校,特别是取缔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

  二是资源配置到位。政府要逐步确立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县(区)为单位均衡分配。同类学校的政府生均拨款要一致,公开透明,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的身上。所有学校,按照学校实际的规模需要,统一标准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提升师资配置,每个学校应该拥有大致相等的优秀教师数量,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均衡。

  三是监管落实到位。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指导,建立相应的检查备案制度。对违法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的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从政策上杜绝重点校、重点班现象,消除家长择校需求,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化分配,不但彻底消除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还会促进社会的公平进步。

  四是技术推动到位。要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以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应鼓励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创建和共享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打造网上名师名课,实现教师队伍的自由流动,提升教师知识准备和观念转变;从硬件上大大提高学校网络带宽资源匹配,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宽带网络普及,让国民享受到教育的公平及低廉的教育宽带服务。

  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这个时间节点上,谁能用好信息技术,谁就能立于时代潮头。互联网正在颠覆和改变传统业态,形成新的产业格局,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发展刻不容缓。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是人类文明传承新的重要平台,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模式创新,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国家办教育需要理性规划,教育工作者需要理性负责;接受教育需要理性对待,评价教育需要理性思考。全面贯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推动教育公平法制化,积极推动政策引导,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加大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监管,以高科技手段服务教育资源共享,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公平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编李志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的目的包括三个层次
· 网络安全治理要加强对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络恶意推送、造谣欺骗、道德绑架和宣扬不良价值观等骚扰网民行为的打击力度
· 互联网为社会民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 别恐慌,脑机接口仍然处于科学幻想阶段
· 公权力部门对教育机构评估审核只能划杠杠,不应排座次
· 如果法规不约束互联网内容推送,我们看到的信息只在自己编织的“茧房”内
· 把基础教育办成了选拔升学,是对国家不负责任,也是对受教育者不负责任
· 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划分的?
· “教授”种类多,区别也很大
· 鼓励与激励的区别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