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专访
访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明旭教授
2010-07-15  中国教育网  李静

字体大小:

安徽理工大学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务实奉献创新人才

——访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明旭教授

  导语:近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标志着我国人才发展进入了优先发展的新阶段。不久前,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颁布实施。这两部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称之为人才汇聚高地、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来说,应该是人才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此,记者就高校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抢占人才发展先机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明旭(以下简称张书记)教授。

  记者:张书记您好,两部《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于贵校人才培养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据我了解,今年是贵校建校65周年,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9万名各类人才,请您谈谈贵校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贵校的人才培养又什么特色?

  张书记:到2020年,中国要在国际上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这是个令人鼓舞而又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奋斗的目标。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在想方设法抢占人才,尤其瞄准中国对中国人才得吸引。作为高校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校之路,把人才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

  我校在 65 年的办学历程中,一直面向和依托艰苦的煤炭行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非中心城市,历经分合、撤并、迁址,长期面对办学经费短缺等实际问题。但在困难条件下,一代代安徽理工大学人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培养以务实奉献为本质特征的优秀人才,克服种种困难,励精图治,顽强崛起,使学校从创建之初单一的工科学校发展到现在以工为主,工、理、管、医、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共和国培养出了近20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厅局级、矿长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也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淑萍、袁亮等学术精英。“艰苦奋斗、务实奉献”是安徽理工大学办学实践的深刻总结,是流淌于所有安徽理工大学人血脉的文化沉淀,也是学校历史积淀、办学个性和育人特点的生动体现。它像一面旗子,成为学校每个阶段建设发展、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力量源泉,成为历代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基础和历届学子刻苦求学、务实奉献的价值追求。

  “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赋予学校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不仅要培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人才,更要培养仰望天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有远大抱负的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明确了“艰苦奋斗是成才之本,务实创新乃科学之源”的育人目标。为此,学校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原则,优化“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措施,实现“艰苦奋斗、务实奉献”素质培养,塑造学生创业创新的精神和务实奉献的人格,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高考恢复以后,学校培养出的两名院士,正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这在我们这类高校是十分罕见的,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大学发展要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长期以来,安徽理工大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高扬艰苦奋斗育人的精神旗帜,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贯彻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融合于育人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艰苦奋斗育人传统,成为全校师生战胜艰难困苦,坚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今年3月份,学校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2010年会,提出了要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在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创新人才引进办法,加强人才管理和服务,为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要在加强创新团队和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汇聚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方面下功夫;要在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等等。

  记者:刚才您说了艰苦奋斗是学校具有鲜明特征的育人传统,请您谈谈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如何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

  张书记:学校曲折发展的历史孕育和铸就了艰苦奋斗精神。抗战胜利以后,渴望和平、重建家园成为当时国人的美好愿望。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和日本东亚工业大学的毕仲翰,联合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于 1945年 10 月,在安徽蚌埠创办“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当时两百名师生员工把数十间草房和一座小礼堂改做校舍,践行“工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想,拉开了学校艰苦创业的序幕。1947 年,学校从蚌埠迁到淮南煤矿;1951 年易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共和国煤炭工业发展,学校确定了为煤炭工业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服务方向,从此与艰苦行业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的不解之缘。这一时期,尽管校舍简陋,面积不足,办学条件很差,但师生员工以爱国兴业的无私情怀和振兴煤炭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边建校、边迁校、边教学、边研究”,学校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和师生员工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作为学校育人优良传统作为学校兴校强校的法宝之一。

  多年来,学校秉承“团结 奋进 博学 奉献”的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坚持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教学相长,注重教学实践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引导学生牢记校训,秉承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精神,把“艰苦奋斗、务实奉献”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军训、青年志愿者活动、名人讲座、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每一个环节,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在培养学生有远大志向的同时,让他们求真务实、追求在平凡中的卓越。近几年,学校在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在2010年第17届国际机器人灭火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灭火项目比赛冠军和2010国际机器人搜救比赛”第二名,表现出我校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和科技创新实力。几年来,学校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重要赛事中摘金夺银。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家级奖励50多项,省级奖励240多项。

  记 者:贵校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的交往始于1990年,听说你当时还是矿物工程系普通教师,经过中国煤炭部严格考核后,作为首批留学西肯塔基大学的中国四所高校的第一位访问学者,在西肯塔基大学化工系工作和学习。1992年回国,由此良好的开端,理工大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结下美好姻缘。每年理工大都会选派教师前往西肯塔基,到这所以煤炭燃烧和材料的分析与检测方面享誉北美的高校留学。张书记,国外的留学经历,对你的现在管理会有何帮助?这种影响又会改变什么?

  张书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决策,特别是人才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学校“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本人。在美国的两年多时间里,我跟着导师一起艰苦奋斗的创业,赢得了导师对我和安徽理工大学的信任。导师这么多年也一直把我校和我本人作为合作的最信赖伙伴。从我之后,学校先后有20余名教师去那里留学,也正是由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的影响,几乎全部回国,成为学校的骨干和精英,这也是和其他学校形成鲜明的对照。1998年,我们学校率先在安徽高校开始实行导师制。在对本科生的专业方向,立项创新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训都有细微影响。1998年,也是我们学校由煤炭部划转为地方,中央和地方共建。适逢全国性大规模扩招,学校抓住了发展机遇,在规模和档次上跃上了新台阶,本科生由4000-5000人扩招到20000多人。现在,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2000余人。在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等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授予领域已可带动和覆盖到我们的工科以外的理科、医科、管理学科等领域。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并受南京军区委托培养国防生。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优秀。

  记 者:据说美国国际发展署首个在中国破冰之旅的科技资助项目“中国环境健康项目”落户在贵校,您还是该课题组组长,我想了解具体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美国为什么选择贵校共同承担这项改变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重大科研项目?

  张书记:淮南市作为典型的能源城市,其空气质量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我校以可贵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和雄厚的科研实力赢得了美国国际发展署和合作伙伴西肯塔基大学的信任,首次对中国科研项目的资助,专门进行关于“大气”方面的研究课题。20年来,我校近20位教师在同他们合作中体现出来的信任和实力为此项目的成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项目于2006年9月30日批准立项,获USAID资助金额约199万美元。然后又得到科技部重点配套支持。项目2007年启动,2008年我们赴美汇报又得到美方的充分肯定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赞誉和会见,2008年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项目的范围、领域和数量都大大增加。应该到目前为止是非常成功的。我们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利用稀氨水捕集二氧化碳在国内外领先的中试装置已成功运行,生产出了首批合格产品。项目研究的重大进展,引起了像《光明日报》等国内近十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记 者:当时,理工大是怎样把您给吸引回来的?中部崛起缺少的是人才,理工大又是怎样留住人才的?学校的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张书记:我受党培养多年,是国家改革招生后的首批我们学校培养的毕业留校生,也是我4年在校读书期间当时我们系发展的唯一一个学生党员。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像我这样在当时认为出身和家庭背景复杂的人入党和上大学并且公派出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之所以能选拔出去,组织上是经过层层的严格考核的。尽管我的母亲他们当时都已在美国定居,但是,这里有我的事业。我又是当时煤炭部选送出去的第一人,代表中国大学教师的素质,如果我不回来,就可能给西肯塔基大学与理工大的合作交流带来负面影响,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培养。我没有理由不回来,而且,这些年,我们派出去的十几位教师也都回来了,成为学校的主力和骨干。安徽理工大学已经形成了“用心培养学生、用情留住老师,用事业造就人才”的管理模式。

  目前,学校又抓住提升办学实力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淮南市山南新区建立安徽省最大的新校区,朝着“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奋进,再创安徽理工大学新的辉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3位院士,受聘这所省部共建高校
· 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代表:造就高素质“双碳”人才
· 安徽理工大学全职博士后招收公告
· 安徽理工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 四层次人才、两类型岗位,安徽理工大学高层次引才诚意满满
· 安徽理工大学高效电催化分解水研究获进展
·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冒领科研经费被降为讲师
· 安徽理工大学助推淮南武警支队信息化建设
· 安徽理工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
· 安徽省属高校首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授牌仪式在安徽理工大学举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