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教授写长微博称人生就像上课 众学生"看得一脸泪"
2014-04-16    华龙网

字体大小:

  “人生就像在西政四教上课,你爬过了绝望坡,穿过了大草坪,到了四教,却总记不得教室在哪一间,你手忙脚乱打电话给你的好基友好闺蜜,他在酣睡总也听不见,人生就是这样,万事要自己做好准备,不要总指望着危急时刻别人帮你。。。”昨晚,@西南政法蔡斐 发布了一篇名为《人生就像在西政四教上课》的长微博,引起大学生和网友热议,不少学生更表示“看得一脸泪”。教授为何会写这样的一篇长微博?这篇微博让谁看出了泪?

  大学11种现象 对应了什么样的人生状况?

  或许你也好奇,在西政四教上课,与人生又有什么关系?

  记者看到,这篇《人生就像在西政四教上课》总共有1000多字,写了11种现象,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西南政法蔡斐 的思考和点拨。

  比如“人生就像在西政四教上课,你入校时第一眼看见了它,心中默念自己要好好学习,绝不辜负时光,但四年中总有若干个理由让你逃课得顺理成章,人生就是这样,当年的雄心壮志,总抵不过现实逃避中的万般借口。”

  这是在告诉学生不要总给自己找借口。

  “人生就像在西政四教上课,你从这边上楼,却发现教室在那边,两端的回廊又不能连接,你只能兜个大圈,你埋怨西的四教为什么像个迷宫,实际上是你教室次数来少了。人生就是这样,与其抱怨客观条件,为何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呢?”

  这是在告诉学生要学会不抱怨。

  “人生就像在西政四教上课,你坐在最后一排,仔细打望,看美女的背影、看美女的秀发、看美女在认真做笔记,你总是在看,总是没有勇气走过去,于是她成了别人的新娘。人生就是这样,有了目标一定要珍惜机会,否则将来哭都来不及了。”

  这是在告诉学生要学会勇敢。

  总结这篇文章,蔡斐列举了现象,并揭示了现象背后的道理,告诫学生要学会勇敢、选择、付出,学会不找借口、不抱怨,学会做好准备。

  网友称现象普遍存在 “万般借口”引共鸣

  此微博一出,就引起了西政师生和网友热议,参与转发和讨论此微博的人有数百人。不少网友看了这篇微博后表示,这些现象并不只存在于西政,在自己的大学也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苏新感受最深的是“不要找借口”那一段。如今大三的他感慨:“当初进校时也是梦想很多,目标定了一大堆,可是后来呢?早上跑步,怕冷不想起床,说好了周末上补习班学小语种,却只想宅在宿舍打游戏。”

  网友“文疯子”的评论则指出了“万般借口”是怎样的:“太阳大了太热,下雨天太滑。饿了吃东西去,饱了要在寝室睡觉。心情好要出去压马路,心情差要找地方平复。”

  这篇微博文字言辞恳切,让网友们连呼看得伤感、泪流满面。

  被学生观点心态震撼 教授写长微博勉励告诫

  作者@西南政法蔡斐 是西政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为何会写这样的微博?

  蔡斐告诉记者,昨天他刚好在四教给学生上课,课上举行了一场辩论赛,主题是“大学宽松管理利大于弊”VS“大学宽松管理弊大于利”和 “大学生逃课应以教育为主”VS“大学生逃课应以惩罚为主”。

  在学生的发言中,蔡斐听到了学生很多观点。比如“大学是服务业,大学生是来享受的,不是来被管教的”,比如“大学生逃课原因都在老师,不在学生”。听到这些话,蔡斐觉得很“震撼”。

  “就拿大学生逃课原因来说,不排除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或者教材不当等原因,但把逃课的原因都归结于老师,就是舍本逐末了。”蔡斐说,据他了解,这些话并不只是学生为辩论而言,而是真实的心态。

  蔡斐说,现在很多大学生喜欢感叹时间去哪儿了,却仍然不知道珍惜当下。想到西政校训开头的“博学”二字,四教也以此命名,蔡斐便将心中所想进行了梳理,结合在四教遇到过的一些现象,写下了这篇“上课”微博。

  蔡斐希望,学生可以珍惜当下,转变观念,不要总感叹和抱怨,而是抓住每分每秒,且读且珍惜。(记者 黄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