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己平)在今年高校毕业生普遍遭遇就业寒冬的形势下,一所1999年才成立的民办高校———吉林传播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却甚是畅销,该学院首届毕业生99级学生已经有80%找到了“婆家”,而且绝大多数是在省、市一级的广电系统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像北广那样培养新闻理论素养较高的学生,显然不是我们这种3年制民办学校力所能及,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新闻单位需要什么,我们就有针对性地教什么”,吉林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邵天威对自己的学校定位非常清晰。为快出人才,这所学院突出实践环节,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比例定为4∶6,要求精讲理论知识,增加专业技能训练时间;鼓励学生练就“一口普通话,一副金嗓子,一张铁嘴巴,一支硬笔头,一身好做派”;形成晨练、课堂指导、自习辅导、出镜训练、专业比赛等一整套的有机训练体系。
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晕镜头”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主持能力,该学院筹资建立了模拟广播电台、电视台,创办了《吉林传播学院报》,购置了高清晰度的编辑机、字幕机,与吉林市电视台联合制作《说长道短》等专题节目,学生每天进行演讲、朗诵、礼仪、表演、形体、化妆等训练,上学就像在工作岗位一样,使大批学生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朱正凤、王丽同学,就是拿着自己录制的《说长道短》节目带,分别被广州和吉林市电视台录用,逄皓同学同样被义乌电视台以5万元的年薪录用。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普遍评价是,吉林传播学院的学生进入角色快,独立工作能力强,没有一般院校毕业生所需要的适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