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合并、扩张规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时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所以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却提出不办综合性大学,而要办成高等学校中的“瑞士”,为国家培养国际儒商。瑞士虽小,但它却独具特色,小巧精致,被人们称作国家中的“精品”。记者最近采访了这一办学理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对外经贸大学校长陈准民。
规模不大,但特色鲜明,品质精良
今年52岁的陈准民1977年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英语系,1983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英语硕士学位后回国任教,1999年3月起任对外经贸大学校长。
记者:您为何不想把学校办成综合性大学?
陈准民:综观世界上的著名大学,它们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并不一定要求规模有多大、校园面积有多大、是否综合性大学。美国国际管理研究生院和对外经贸大学非常相似,它的优势学科只有几个:经济、管理、外语,但20年中它在美国工商管理院校中的排名飞速攀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坐落于纽约的中心区曼哈顿,面积很小;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校园面积还赶不上我们学校,却它们都是世界一流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的学校性质更多地偏重于文科,对于校园用地、用房的要求不大;此外,办综合性大学需要雄厚的资金。这些因素都促使我们没有朝着扩大学校规模、办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
记者:作为一校之长,您认为对外经贸大学应该办成什么样?
陈准民:如果说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好像是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那么对外经贸大学就像瑞士,我希望把学校建成高校中的“瑞士”,规模不大,但是特色鲜明,品质精良。
记者:请解释一下这个办学理念的含义。
陈准民:规模不大是根据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实际情况提出的。目前学校占地约500亩,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将来要达到1万人,规模不再扩大。但是,办学层次要提高,要加大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数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要逐步达到1:1,使学校成为国际经贸领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另外,留学生的比例也是研究型大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学校留学生近900人,数量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将来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比例要达到1:9,留学生人数要达到1000,真正地体现出学校的国际化。
特色鲜明是指学校专业加外语的办学特色。21世纪的国际经贸需要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中把国际经贸、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商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而外语教学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品质精良主要是指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国际儒商。
“国际儒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如何理解“国际儒商”?
陈准民: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我们培养的是高级经贸管理人才,他们应该具备这些素质:懂经济,善管理,有经营头脑,了解中外法律框架,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能进行跨文化交流。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成为国际儒商。
记者: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指什么?
陈准民: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能用外语进行交流,而且还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我们培养的是具有文化底蕴的商人,这种商人是从事各种经营管理运作的人才,这种商人不仅能赚钱,而且能造福人类。
记者:对于培养国际儒商,学校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陈准民:学校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经济、法律、管理知识和有关国家的文化。这样,学生不会偏科,为成为国际儒商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为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学校变过去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并在招聘中引入竞争机制,让教师凭实力竞争岗位。学校还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到校外兼职,把最新的观念和信息带回学校,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
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计划的一部分,学校还请来著名音乐人刘欢任教,正式聘任他为艺术教研室的副教授。刘欢面向全校开的《西方音乐史》课程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有时一堂课就吸引来500多个学生。
学校还组织模拟法庭、管理模拟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全面锻炼学生。学校的艺术社团也很活跃,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组织的活动,学校除了拨款外,还鼓励学生到社会上拉赞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这都是儒商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