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强教必先强师 全国43所师范院校聚首新疆师大
2011-09-13    

字体大小:

  新时期如何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

  全国43所师范院校日前齐集新疆师大,研讨交流“强教必先强师”

  高等师范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因此,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事关高等教育发展全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强教必先强师”,作为未来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高等师范院校责任重大。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师范院校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加成为高校、政府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日前,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如何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展开了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43所师范院校就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交流,其中不少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

  华东师大:学术科研“课程化”

  知识可以让学生变得丰富,但知识的习得是有限的,要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培养学生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因此,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术体验与研究,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华东师大积极探索“基本要求+需求选择”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课程化的实践指导模式、项目研究驱动的实践实施模式和基于创新论坛的成果展示模式,向100%的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向100%的学生提供实验室的开放,营造了浓厚的“在科研中创新,在实践中进步”本科生学术研究氛围。

  构建“学术科研课程化”的实践指导模式。为确保实践创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华东师大本科生学术研究体系遵循“课程先导—项目支持—创新学分”三重设计,通过开设一系列新生研讨课和高年级研究型专业选修课,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和提供创新实践指导。并通过设立创新学分的方式,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参与学生通过选修课程获得创新学分,在此基础上申请科研课题,课题完成良好者,申请创新学分。这种课程化的实践指导模式,有利于学生规范研究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有利于学生正确面对科研过程中的风险。

  项目研究驱动的实践实施模式。华东师大1992年设立“大夏”大学生科研基金,对每个申报项目实施1000-4000元不等的资助额度,并对有研究价值、进展顺利的项目实行滚动资助,该基金已经实施近20年。2010年,全校新立项6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项,市级项目60项,总投入达220万元,共有2800多名学生参加,基本覆盖高年级学生。此外,为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树立学生问题(发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华东师大引入了科学商店实践项目。科学商店依托高校、传递科学、服务社区,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身边的科学问题(也包括居住社区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近距离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这为学生提供了密切联系实际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

  通过“多元途径”创设“多样化研究成果”展示模式。多一种成果展示平台,就会鼓励学生多一样创新成果。为此,华东师大形成了创新论坛、学科竞赛、论文发表等多种研究成果展示途径。华东师大每年10月以校庆学术周为载体,举办本科生创新论坛,通过学生提交研究论文、学术过程自述、专家点评等形式,交流学术经验、分享科研心得、展示创新风采。同时组织或参与市级和国家级本科生论坛,如“社科论坛”、“走进藏经阁”等,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创新经验交流,促进跨学科、跨校、甚至是跨国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汲取创新元素和创新活力。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华东师大本科生已公开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并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争金夺银、屡创佳绩。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才能有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 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山东滨州沾化区为教育质量提升增添信息化新动能
· 李志民: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的区别
· 教育部: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 对话线联平主任:坚持将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主线
· 袁贵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 教育部党组:把提升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高教育质量
· 专家为教育质量制定国家标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