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调查显示:超半数高校教师每学期都会精疲力竭
2015-09-16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超过半数高校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高职高专院校约五成副教授、讲师、助教认为‘个人职业成就感低’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腾讯-麦可思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教龄越长,职业倦怠发生频率越高,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不尽相同。

  该调查通过网络进行,收集独立IP地址的在校教师问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学校教师7789份,高职高专学校教师2945份。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高校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较高。尽管如此,仍有超过半数高校教师表示,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该比例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为51%,在高职高专为58%。

  从教龄长短角度看,在教师岗位上工作时间越长,职业倦怠发生频率越高。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从教5年及以下的群体一直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比例是11%,而在从教30年以上的群体的比例为24%。在高职高专教师中,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5%和25%。

  调查显示,在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倦怠情绪产生的原因有一定差异。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感到精疲力尽的最主要原因是“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61%)”,比排名第二的“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高9个百分点。而在高职高专,“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58%)”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学校的制度和管理问题(56%)。

  不同职称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也不同。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副教授和讲师因“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而助教、其他类型教师因“工作量”问题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在高职高专任职的教师中,约五成副教授、讲师、助教职业倦怠产生原因来自“个人职业成就感低”,其中,助教产生职业倦怠的最大原因是“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且比例较高(64%)。

  职业倦怠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受访高校教师中,超过八成表示有过因厌倦教学工作而不能投入工作的经历。有三成左右的教师表示经常或一直因厌倦情绪不能投入工作。

  调查还发现,“辞职、更换职业”和“休假”是大学教师为缓解职业倦怠最常考虑采取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依靠更换职业缓解职业倦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不同职称教师在选择缓解倦怠方式时也存在差异。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教授、副教授选择“休假”的比例更高,而讲师、助教更倾向于以更换职业的方式缓解倦怠情绪。在高职高专院校,副教授选择“休假”的比例相对较高,教授、讲师、助教以及其他类型教师均通过换工作来缓解倦怠。

  近六成教师希望改进管理和评估体系,提供“更科学的教师绩效管理及评估体系”,其后为“提供教师更多元的职业发展途径”和“完善教学和科研的支持服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官方发文!高校教师,“涨薪”!
· 高校教师如何强化教育自觉
· 青椒因校方未按时发放安家费、科研经费辞职,被索赔47万
· 期待更多高校教师“桃李满网络”
· 我国超四成本科高校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 高校教师当up主,让知识变得更加可爱
· 高校教师流动:一场“双输”的博弈战?
· 我国首个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发布
· 高校教师推二维码选课 首次使用获学生认可点赞
· 高校教师年终考核又该如何进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