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优秀教师
关注聚焦 “卓越”是否可望而不可及?
2014-10-29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日前,在科学进课堂活动中,美国教授与北京五中分校学生进行互动。

  目前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大力推进,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尤其是一些有志进取却时值专业发展瓶颈期的中年教师,对此既充满希冀,又有许多疑虑与困扰。下面是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的思考与剖析。

  【新闻背景】

  今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时下我国存在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进而提出,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同时要求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目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已启动,共设置5种类型80个改革项目。其中,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5个,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0个,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0个,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0个,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5个。

  什么样的教师算“卓越”

  有关“卓越教师”的界定问题,目前让许多教师感到非常困惑。在我国“卓越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品质?用哪些标准评定一个教师是否“卓越”?目前这些问题在相关文件中都尚无明晰说明。

  从时代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上来看,我国的卓越教师计划是试图与国际接轨的产物。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相继出台了《教师:变迁中迎接挑战》教育绿皮书、中小学教师各职级的专业标准评估框架等纲领性文件,明确界定了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分类与相关职责。英国中小学的教师岗位一般分为教学岗位与学校管理两种岗位。一线教师岗位分为普通教师(Main Scale Teacher)、后门槛阶段教师(Post-Threshold)、杰出教师(Excellent Teacher)以及优异技能教师(Advanced Skills Teacher)四个职级。学校管理者岗位设有校长助理(Assistant Head Teacher)、副校长、(Deputy Head Teacher)和校长(Head Teacher)三个职级。在教学与管理两种岗位之间,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两种岗位晋升通道并行不悖。

  美国全国专业教职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简称NBPTS)也曾出台一些相关标准,以优秀科学教师标准为例,它将优秀教师标准按所教学生的年龄段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包括优秀初中科学教师标准和优秀高中科学教师标准两部分,对优秀科学教师在相关领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品质和思维习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之一致的国家教师资格证书(National Board Certified)计划,也明确指出了称职教师应当了解和力所能及实践的高质量标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河南派出优秀教师接过援疆支教“接力棒”
· 优秀教师个人简历--经验介绍
· 刘惠杰获北京市健康大课堂优秀教师三等奖
· 教育部决定追授曹瑾“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 河南省焦作市2011年市直学校招聘优秀教师
· 香港教育局表扬1200名优秀教师
· 吕新萍代表建议:优秀教师定期到中西部送课下乡
· 教育时评:好教师常在我们身边
· 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汇总
· 教育部关于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