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郑州:“就近入学”使校际差距仍在增大
2005-11-18    

字体大小:

  阅读提示

  每到入学时,无论是适龄儿童上小学、根据住址“听天由命”就近分配读初中,还是凭学习成绩考高中,甚至娃娃们入读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都无一例外地想通过各种办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所较好的学校。在郑州,由于校与校之间仍旧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家长的择校热情始终难减。尽管近几年政府对“薄弱学校”投资数千万元进行改造,以期使“薄弱学校”尽可能与“热点学校”之间形成教育均衡发展,但各种原因造成的校际之间差距不仅没有拉近,反而正在进一步增大。

  “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只能是一个梦想?

  目前,郑州市教育局正在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使校与校之间在待遇、师资、生源等各方面均衡,让所有孩子接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据介绍,教育均衡,是指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校与校之间,只有在师资、生源、管理、投入等方面均衡,才能为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充分的教育选择权。

  “就近分配”日子烦恼

  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被关在会议室一整天的时间,不让喝水,也不准去厕所。”

  “热点学校”校长——“家长竟然边打孩子边让孩子跪到我面前,求我让孩子进班。”

  学生家长——“我在‘热点初中’附近找到了一个熟人,把一家人的户口迁到了这里。”

  赵平是郑州市某区教育部门小学升初中就近分配工作的负责人。到今年6月,“小升初”就近分配政策在郑州已经执行了10年。

  10年来,有一件事情让他终身难忘。“一次就近分配结果出来后,一个家属院的10多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被分到想上的学校,提出要和我们商谈。”赵平等人应邀前往后,意外地被愤怒的家长们锁进了某单位的会议室。家长们提出,如果不按他们的意愿把孩子分到理想的初中读书,不准赵平他们出门。“被关在会议室一整天,不让喝水,也不准去厕所。”直到晚上,被“解救”出来的赵平等人离去时,家长们依旧难掩激动的情绪。

  而在另一个区教育部门负责分配工作的王飞,同样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为让把孩子分到某“热点初中”,一群家长起初在单位找到王飞,“家长们说,他们的住址就在学校附近,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被分到了较远的一所学校。不管怎么解释,家长就是不理解,要求重新分配”。没有同意家长意见的王飞被家长们一直跟踪,“我打了辆车,让司机开快点。两位家长也开了辆车,跟在后面。司机问我去哪,我说随便吧,只要把后面的车甩掉就行。司机马上警惕了,他问我,你不会是个逃犯吧”?

  在一所“热点小学”任校长的吴丽说起入学时的情形,形容自己是“四面楚歌”。“领导的孩子要来上,老百姓的孩子也要来。学校就那么多个位置,只能挤,实在挤不下,就要得罪人了。”她说,去年,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找到她,提出要让孩子进这所学校上课。“我劝家长回去,没想到,家长竟然边打孩子边让孩子跪到我面前,求我让孩子进班。怎么劝家长也不让孩子起来,我只好报了警……”

  而身为家长的黄晴,为了让儿子入读某所“热点中学”,从4月份就开始忙了起来。“我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个熟人,把一家人的户口迁到了这里,又请他们暂时住到我家里去。把孩子的衣服、用具、照片等全部搬到了新‘家’,到家属院给门卫送去了礼物,又托人到教育部门‘打点’一番,做好了一切‘措施’,等待儿子‘命运’的分配。”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划片范围调整了,孩子没有被分到“热点学校”……

  择校热背后的尴尬

  家长观念--”如果孩子只能按照住址被分配到薄弱学校,倒不如恢复升学考试制度。”

  ”热点学校”--班级内座位拥挤、学校没有活动空间,做广播操需要年级隔日轮流。

  教师流动--”薄弱学校”老师向”热点学校”流动的比例与乡级学校老师向市区流动的比例相差不多。

  今年6月,是“小升初”就近分配入学政策在郑州实施的第10个年头。尽管各区教育部门对于“小升初”的划片分配都有了一套成熟的操作思路,但在第10年分配时,依旧被各种采用造假、吵闹、托人走后门等方式让孩子进入“热点中学”的家长们“缠”得焦头烂额。

  一位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说,10年来,每到这个时候,工作人员要被“封闭”到特殊地方对孩子们的“命运”进行分配,不能与外界联系。而年年面对新一批为孩子择校的家长们,都避免不了纠缠、谩骂。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入读一所好的学校,不惜制造假房产证,甚至以假离婚为代价。

  郑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小升初”分配工作越来越难做。家长对分配的学校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学校之间的差距太明显。10年前,教育局采取就近入学的分配政策,主要目的是想要拉近校与校间的差距,但直到今年,家长的择校热情依旧没有减退,这已经是教育部门面临的最尴尬的一项难题。

  这位负责人说,名校的形成是由以前的录取性质所决定的。在“小升初”采取考试制度的时候,各学校招收的分数线决定了学校的质量。换句话说,一所学校能否被社会认可,评价标准就是其升学率。尽管“小升初”分配政策实施了10年,但家长的观念没有改变,因此每年在分配时,大量走后门、托关系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进名校。另外,由于名校办学有多年成熟的管理经验,教师队伍基础较好,加上生源质量高,比起“薄弱学校”来说,势必在升学率等方面对家长更有吸引力。

  据了解,国家“小升初”入学政策核心是“就近”的“免试”,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校与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等,择校观念使得学生家长对“小升初”分配政策不肯认同。一些家长甚至提出,如果孩子只能按照住址被分配到“薄弱学校”,倒不如恢复升学考试制度,让孩子凭本事去选择学校。事实上,为吸引生源、改变形象,不少“薄弱学校”近几年来一直在努力打造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甚至近几年来升入优质高中的学生比例较“热点学校”还要高,但即便如此,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仍需一段艰难的路程。

  尽管今年郑州市区新建的几所中、小学参与招生,但市区内“热点学校”的大班额现象较去年依旧没有减少。“热点学校”热持续升温。

  在小学,“热点学校”班级内座位拥挤、学校没有活动空间,做广播操需要年级隔日轮流似乎已经成了“自然现象”,甚至连“热点小学”的分校也“热”得挤不下。而在同一个区的一些生源较少的“非热点小学”为了维持学校发展,不得不改为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仅有30人左右。

  明显的人数差别背后,同样是家长的择校热在起主导作用。尽管在入学时,教育部门如何宣传小学之间教学质量没有差别,但家长们却不肯相信。“好学校能持续这么多年有名,教学思路肯定比没名气的学校成熟。而且好学校的教师水平、经验也比一般学校的要高。”一位家长说,孩子进到什么样的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家长们认为,现在小学和小学之间的比较,从硬件看差别确实不大,甚至一些普通学校的校园设施比“热点学校”还好,但校与校之间的差别不仅在硬件上,家长选择学校的主要原因还是看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和社会声誉。

  二七区侯寨中心校的老师曾经诉说过这样的苦恼:好不容易分来了大学毕业生,中心校想把年轻老师培养成多用型人才,让乡里的孩子也能和市区的孩子一样接受高质量教育,就专门派年轻老师去进修学习。本来满心希望年轻老师们回来后提高教学质量,没想到人还没回来,人事调令已经先来了。

  据了解,市区“薄弱学校”的老师向“热点学校”流动的比例与乡级学校的老师向市区流动的比例相差不多。“薄弱学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工资低,评优、评先机会较少都是教师不愿意在“薄弱学校”久留的重要原因。

  一位从区属中学调入市属中学的老师说,他在区属中学教学时,虽然付出的并不比“热点中学”的教师少,但由于学校在社会上声誉不高,生源少,政府对区属学校的资金扶持较少,老师工资也低。综合考虑,他决定离开原来的学校。

  教育不均衡的现状

  资金投入--郑州市的初中均衡发展不仅没有缩小距离,还正在进一步把差距拉大。

  名校办分校--分校在体育场地、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使用上还是依赖校本部,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被侵占。

  学校生源--以至于初中不允许招收择校生的政策成了一纸空谈。

  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为实现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投资数千万元,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使其在硬件设施上迅速赶上了“强势学校”。同时,在师资培训和教师学历上,全市初中学校教师、本科达标率平均在75%以上。然而,郑州市的初中均衡发展不仅没有缩小距离,还正在进一步把差距拉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反常现象?

  近两年来,名校办分校现象在郑州市遍地开花。今年秋季招生时,一所名校初中的校本部招生计划为4个班,而其分校的招生规模为20多个班。通知分校学生交纳2万余元学费当天,校园内人山人海挤满了家长,一些家长甚至为人多交不上钱而打起了架。一位家长说,尽管交纳了高昂的学费,但只要能让孩子到一所名气较大的学校读书,受到的教育应该会比“无名学校”强。

  与“热点学校”初中每班近80人的数额相比,同样是在就近分配的政策下,一所区属“薄弱初中”的一个班人数仅有40多人。

  郑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郑州的“名校办分校”现象愈演愈烈。而事实上,大多数分校的办学条件远不如普通初中,有的甚至根本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名校的分校硬是被批准、建立、招生,但分校和校本部之间并没有真正实现各自独立,分校在体育场地、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使用上还是依赖校本部,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被侵占。而另一方面,名校校本部招收择校生,本已有了不错的收入,再通过办分校,更进一步增加收入,“富上加富”。而老百姓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分校也比名气不大的普通学校好,因此自己的孩子上不成“名校”,上其分校也心甘情愿,这就进一步造成郑州初中发展的不均衡。

  另外,由于老百姓对于名校的观念没有改变,“小升初”就近分配政策在落实时非常难,以至于初中不允许招收择校生的政策成了一纸空谈。优秀学生流入到“好学校”的现象普遍存在。

  谁在制约教育均衡化

  教育投入--市管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由市政府拨款,为每人每年300元左右,而区管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由区级政府下拨,为每生每年100元左右。

  师资力量--学校越强,越能吸引水平较高的教师前往,而学校越弱,越难以留住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任教。

  在郑州市,造成教育不均衡的原因很多。郑州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几个因素不打破,想让孩子们享受到同等的公平教育就不可能实现。

  这位负责人说,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首先是教育投入上的不均衡。在郑州市,由于初中分为市级和区级两种管理体制。市管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由市政府拨款,为每人每年300元左右,而区管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由区级政府下拨,为每生每年100元左右。同样是初中,投入的不均衡,致使不在同一起跑点上的学校无法在硬件设施上达到同一标准。

  其次,师资不均衡也是校与校之间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热点学校”教师待遇相对较好,“薄弱学校”教师待遇较差,待遇间的不均衡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越强,越能吸引水平较高的教师前往,而学校越弱,越难以留住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任教。

  再次,强校与弱校的生源素质及学校的管理水平出现的不均衡,也是制约教育均衡的主要原因。(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孩子能否站在同一起跑线?

  教育不均衡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教育不均衡而引发的择校热使得家长、校长疲惫不堪,这种现状是否仍将继续持续下去?据了解,在郑州市教育局“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关于教育均衡的问题已被提到工作日程,其中由名校校长、教师与弱校校长、教师进行轮岗等建议也被列入到规划之中。郑州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道路还有多长?均衡发展之路要如何走?请继续关注本报对均衡教育的报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择校催生新事物 中学生公寓呼之欲出
· 南通中小学择校生已达五到七成
· 武汉取消“小中考” 部分家长“不领情”
· 江苏热点高中名额分配学生家长反响强烈
· 北京人大代表建议取消电脑派位
· 安徽铜陵:一个无需择校的城市
· 三学校择校费多收数百万 众家长不满讨说法
· 广州:择校费有望三五年内取消
· 西安:调查显示60%的初中生交过高额择校费
· 山西省规定“择校费”最高三万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