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首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昨举行
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2006届毕业研究生(专场)首场联合供需洽谈会昨天在沪举行,求职者虽然遇到一个好天气,但却缓解不了严峻就业形势给自己带来的紧张心情。
洽谈会上午9时开始,但东华大学体育馆门口早被挤得水泄不通。中午11时多,两旁的过道仍挤满了准备进场的学生。虽然是上海地区的洽谈会,但来者不乏外地学生。洽谈会分成3个场馆。东华大学研究生就业办公室张克兢老师介绍,昨天到场的企业有190多家,其中外地企业约占三分之一,应聘学生超过3万人,其中外地学生约一万人。
高校、研究所依然热门
华东政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摊位前人头攒动,外地高校同样受到追捧。与去年相比,各高校的招聘都抬高了门槛,非博士生不要。
华东师范大学的稽老师说,该校设了200个岗位,除非是热门专业,应聘者学历至少是博士。投简历的人未必是需要的,回校后经过筛选,才能确定面试人选。
山东理工大学的招聘老师说,在学历上,有的岗位连硕士都不要了,博士也要好中取好,需要的理科生多于文科生。江南大学的招聘老师则说,他们对应聘者的要求提高了,尤其是对科研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学生期望工资仍然不低
记者在现场发现企业开出的工资与学生的期望有明显差距。中铁24局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称,他们招15个理科生,工作地点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硕士一般不少于2000元,博士不少于2500元,应聘者的期望工资多在3000—7000元。
凌晨1时40分乘火车赶来的南京大学哲学硕士王同学,期望的工资约4000—5000元;江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周同学的期望工资约3000—7000元;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硕士王同学期望的工资逾6000元。
上海复旦天翼计算机有限公司的陈女士坦言,现在的学生能力有提高,但整体素质不高,工作上手的速度比较慢。她希望研究生不要计较眼下的工资,而要看重企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