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下岗”
2005-11-30    

字体大小:

  “博导终身制”遭遇“深源地震”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这个举措在国内高校中极为罕见,被一些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

  震中:“博导”终身制“堡垒”

  “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这次“下岗”的45名“博导”,学科之广涵盖了吉大所有的8个学部,年纪最大的59岁,还有部分人为外聘“博导”。导致他们“下岗”的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

  自2005年4月末至11月初,吉林大学对全校所有博士生导师进行了与过去做法不同的重新选聘:不设岗位数,只按理工农医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制定选聘标准,达标者都有机会在新一轮聘任中成为“博导”;不达标的现任“博导”必须“下岗”。

  吉林大学出台的选聘细则要求,“博导”必须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正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他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居本学科前列。新增“博导”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应承担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年龄55岁以下的教授应每年讲授一门本科生课程,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辅助人员。

  学校规定,自2006年开始,落聘的“博导”将不再拥有招收新一届博士生资格;对其已经招收的博士生,暂时仍可以“博导”的身份指导他们完成学业,或由学校为学生转换导师。

  由于“博导”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便给予其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使其在事实上形成了教授之上的又一个层次。在传统意识中,“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代表了一种很高的荣誉,是高校教师中除院士外身份最高的象征。“博导”的桂冠一旦戴上,就很难取下,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吉大的此次改革,因此而被认为是对“博导”终身制“堡垒”前所未有的撼动。

  震源:现行“博导”选聘制弊端

  对于这次改革,吉林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的“博导”选聘制度存在弊病,制约着学校的学科建设。大学要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就必须敢于突破和创新。

  由于以往对“博导”选聘制的改革一直停留在新聘“博导”的层面上,“约定俗成”的“博导”终身制被看作“雷区”未予触动,导致一些被聘为“博导”的教师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或不专心搞教学和科研,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个别“博导”甚至利用自己的身份到处挣钱。这些问题给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阻碍。

  吉林大学副校长裘式纶说,导致吉林大学此次痛下决心对“博导”“开刀”的原因有3个方面:

  一是一些教师成为“博导”后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大量增加,但在学术上却停滞不前,距离“博导”的要求越来越远,虽已得不到学术同行甚至是学生的认可,“博导”的帽子却照戴不误。没有优胜劣汰就没有生命力,“博导”也不例外。

  二是教育部多年来一直要求博士生导师不要搞终身制,但多数学校并未如此执行。吉林大学在具体工作中发现,“博导”队伍参差不齐,对提高学校科研和教学水平阻碍很大。学校要进行学科建设,就必须痛下决心,从软肋处“开刀”。

  三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只有教授才有资格担任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也是如此。今年初,吉林大学对全校所有近2000名教师实行了职称聘任制改革,一些博士生导师没有竞聘上教授,因此事实上已经失去了继续担任“博导”的资格。此外,合并为新吉大前的6所高校分别属于不同的部委和地方,各自制定的博士生导师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合校5年多来,磨合期基本结束,作为新吉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震波:平静表面下暗流涌动

  “真是吓了一跳,公示那天,得知院里那位带了多届博士生的‘博导’没被聘上,心里当时就是一震。”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一位教师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看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心存侥幸,必须不断努力。”

  各学部的教师仍如往常一样进行着各种教学活动。尽管受到强烈震撼,包括多数“下岗”博导在内的吉林大学教师却似乎是平静地接受了这样一场深度变革。

  表面平静的校园却并不平静。裘式纶说:“个别下岗‘博导’找到学校,陈述自己没达标的客观原因,请求学校能够重新考虑让他们‘上岗’;一些老师也明显表现出了对科研项目申请的积极性。”

  一位下岗“博导”的博士生私下说,他的老师很着急,整天忙着落实各种项目和科研经费。他自己也有些着急和茫然,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吉大化学科学院部分教师认为,改革像深源地震,在深层次对每个人造成了强烈震撼。对每个人都有警示作用。地学部博士生导师徐学纯认为,改革说明,“博导”今后必须注重科研成果和水平。要当好“博导”,培养出合格的博士生,自身的水平和成果更要上去。人文学院青年教师王秋彬说:“改革制定了明确具体的量化指标,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吉林大学的这场改革给同在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也带来了震动。部分教师认为,高校改革是大势所趋,吉大此举给师大乃至国内所有高校教师敲响了警钟。

  也有人对此举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当前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学术体制不健全造成的。传统的“博导”资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吉大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业银行与吉林大学开展全面合作
· 上海财经大学欲改革博导终身制
· 吉林大学:大学生谈学习政治理论
· 吉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快马扬鞭
· 自费留学热吉林
· 四六级考试吉林高校“枪手”猖獗
· 吉林“长白山”英才计划启动
· 吉林省“民族情”助学活动纪实
· 穷县富教育——农安县发展教育纪实
· 国防教育为目的 我军常规武器装备陈列馆建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