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山东“十一五”规划:高校继续扩招五年
2005-12-13    

字体大小:

  未来5年,山东省高校扩招步伐还要持续,一直到2010年“十一五”结束。这是山东省教育“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

  当前,关于高校扩招是非评价观点各异,但山东为何提出继续扩招呢?

  近日,山东省举办教育“十一五”规划展,教育厅负责人用数字阐明这一发展思路。

  山东历来都是高考考生大省。上世纪90年代,山东的高考录取比例为10∶1,到2000年达到10∶4,而今年变为10∶7。今年,山东省考生数继续居全国之首,为73万人,其中有52.7万人进入了大学的校门。

  2000年,山东省有普通高等院校58所,2005年达到104所;200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30.38万,2005年117.13万,5年间增加近3倍。对广大山东学子来说,上大学不再是个难圆的梦。

  “过去山东人是背着包袱闯关东,今后要让山东的孩子拿着文凭走四方。”这位负责人说:“只有让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提高劳动素质,山东的孩子才能在将来的劳动力竞争中占据一个制高点。”

  尽管山东省教育成绩巨大、发展很好,但山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现为17.8%,低于全国两个百分点。万人中的人均大学生量在全国排十五六位。

  这位负责人说,“十一五”期间山东普通高校将继续扩招,预计到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00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160万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26%。

  另据估算,山东省高中段生源到2008年将达到最高值,预计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将达80多万,到2011年后高考生源才开始减少,到2013年,生源将大幅度下滑。扩招也是应对这一人口高峰的必须选择。

  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扩招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高校教学质量下降,办学空间拥挤、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高校债务负担过重存在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这位负责人指出,“十五”期间,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增加近3倍的情况下,山东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不降反升:

  2005年生均建筑面积与2000年的37平方米基本持平,满足教学需要;

  2005年生均占地面积92平方米,高于2000年的84平方米;

  全省普通高校固定资产2000年为58亿元,2005年为405亿元,增长6倍多。“虽然现在全省高校贷款有100多亿元,但高校固定资产的增加值远高于100亿元,山东高校并不存在贷款包袱问题。”

  他说,山东多数高校在办学体制改革、学分制改革等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怎么看毕业生质量问题。他说,“文革”前毛入学率仅1%,拿那时1%的孩子和现在20%的孩子比本身就不科学。“如果拿那时的1%和现在的1%比,你说质量是上升还是下降?我说肯定是上升的。”

  他说,现在大学是多层次的,要相信孩子的智力差异,相信孩子后天的条件差异。适才适用才是选拔人才真的质量标准,对高校毕业生也应该是分层次区别对待,根据培养方向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这就合乎质量。

  他说,以后高等教育确实只是一个大众化教育,天之骄子的概念不再存在。上大学究竟为什么?过去是为了当干部转城市户口,现在上大学是为了往上走,将来就是学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找到岗位能谋生。

  “将来落到这样一个社会期望值,大学就好办了,教育压力就轻了。”他坦言:“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对教育和孩子最大的压力”

  这位负责人表示,现有的办学条件足以应对扩招,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山东高校基建将告一段落,不再建设新校区,未来几年应着重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记者 郑燕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山东大学实行科技创新学分奖励制度
· 山东财院群发短信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
· 山东大学:作家莫言被聘为“硕导”
· 山东青岛:产教结合打造人才优势
· 中国在扩招中提高研究生质量
· 武汉一高校处分违纪学生实行听证
· 山东青岛海利丰学校青年教师当值周校长
· 山东大学与兰州大学举行校际合作座谈会
· 山东大学为老专家设“硕果基金”
· 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