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12日电(记者张晓晶 赵华)记者日前到城乡采访群众承受教育支出能力。翻开一个个家庭的账本发现,凡是正在供孩子上学的家庭都把教育投入放在首位,教育是老百姓节衣缩食优先保障的支出项目。教育投资,成为城乡居民家庭最重要的一项支出。
低保户:希望孩子能上学
低保户马玉秋:“小学收费还可以承担,上初中就觉得困难,明年,儿子考不上高中就不上了,让他早点出去打工也好补贴家用”
记者日前在山东济南随机采访了高、中、低三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尽管三个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但是教育消费都是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在济南繁华的泉城路北侧,有一条古老的芙蓉街。记者在一个狭窄的小院里遇到了47岁的低保户马玉秋。提起上初中二年级的儿子,马玉秋说自己“愁得不得了”。她给记者算账说,丈夫患心肌梗塞,从工厂病休,一月300多元,吃药都不够;她自己靠摆摊挣点钱,一个月收入二三百元。另外,全家享受低保金200多元,家庭月收入不足800元。现在,一家人基本生活费一个月需600多元。记者看到,马玉秋的午餐是馒头蘸辣椒酱。
“我们家最大的开销是儿子的上学费用,实在负担不起。”马玉秋说,儿子初中一年级开学就交了1000多元,初中二年级开学交了700多元,另外,还有班费、卷子费、书费、报纸费、资料费等,一个月最少有一半时间要交钱,今天八元,明天十元,学校要就得交,手里没钱只能找街坊四邻借。
马玉秋儿子所在的中学位于济南的老城区,班上同学家里吃低保的有一半。马玉秋说:“小学收费还可以承担,上初中就觉得困难,明年,儿子考不上高中就不上了,让他早点出去打工也好补贴家用。”记者问她:“学校没有减免过费用吗?”她说:“小学时拿特困证到学校申请减免杂费,学校说不行,以后再没去过。这学期街道给补助180元,可低保金太少了,孩子上学实在困难。希望国家能给照顾照顾,减免学杂费,让孩子能上学。”
工薪阶层:不买房也要上好学校
一位当保管员的母亲: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上学,当年就把单位的房子买下了。现在学校质量悬殊太大,所以宁愿出钱也要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
在山东省商业学校读大二的乐雯生长在一个典型的工薪家庭。父亲在一家市级事业单位,月收入2000多元,妈妈在药品企业当仓库保管员,月收入约1000元。
说起上学费用,乐雯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小学属于就近入学,没花择校费。上初中时,划片的直升学校虽然离家近,却是一所“弱校”,选了一所学校上,结果择校花了4000元。考高中时与自己理想的高中差50分,想去另一所好点的高中,由于不够分数,交了2万元择校费。目前,乐雯读大二,大学一年收学费3600元,住宿费500元,学制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