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两会热点:让公平教育的阳光照到每一个孩子
2008-03-17  北京晚报  邵泽慧

字体大小:

  “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这次两会上,教育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而代表们也从以往披露“教育如何不公平”到现在一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代表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一观点,希望“公平教育的阳光照到每一个孩子”。

  教育公平正一步步推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拥有平等公正接受教育的机会,是社会公正的底线。为此,我们的政府在一步步地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给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约1.2万名学子享受免费师范生政策,大部分名额向中西部地区投放……一条主线清晰可见:推进均衡发展,资助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别

  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今年秋季开始,城镇义务教育都将免除学杂费。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东城区副区长毛桂芬说,这种做法为每一个孩子都提供了公平受教育的机会,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从长远来看为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力和智力的支持,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教育部部长周济则表示,这么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问题。“近年来义务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了入学机会公平,基础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配置的差别也在逐步缩小。”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评价。

  教育公平依然面临挑战

  对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有网友在网上评价称“教育机会均等是衡量社会公平程度的主要标志,而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就不能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也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此外,还要取缔盲目扩招和利用教育事业来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在这次两会上,不少代表也指出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将面临很多挑战。

  代表建议规范教师工资

  “孩子都能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所以大家都想上一个好的学校。”毛桂芬代表告诉记者。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关键是师资均衡。毛桂芬说要想真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比如教师的工资问题。由于历史上等一些原因,各学校之间教师工资差异很大,现在学校免除学杂费了,如果教师工资不规范会造成教师流动加大,所以还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建议免费师范生到农村教学实践

  同样,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也认为,目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是师资不均衡,优秀师资集中在城市的一些重点地区。因此,要解决不均衡最根本的办法是提升高质量教师的数量。刘新成认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培养制度不利于批量培养高质量教师。“我建议我国师范教育应从本科教育向本科后教育转化,把师范生培养从4年变成6至7年,并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刘新成表示,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的需求,还可以学生把教育实践的地点放在农村中小学,让未来优质师范生2年实践在农村中小学度过,兼顾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
· 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视频会议研讨全球疫情下的教育公平话题,中国分享经验
· 为教育公平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 教育公平,不容金钱破坏
· 教育怎样让人民更满意?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李志民:依法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关键词“公平”
·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专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