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希望的电波——探访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
2008-08-19  新华网  吴晶

字体大小:

  “你好!这里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从15日早8时开始,设在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就一直处于忙线状态。

  4位工作人员围坐在桌边:2位负责分别接听2部热线电话,同时进行相关资料的记录;另外2位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电脑录入。他们中,有2名北京交通大学勤工助学的学生。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左涛一边记录着,一边详细地询问着:您收到学校在录取通知书中附带的资助政策宣传手册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了吗?

  对方是一位来自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的家长,已收到中南大学寄送的全套材料。

  左涛告诉他:中南大学是公办学校。您可以按照小册子里介绍的步骤,如实填写您家庭的经济情况,到你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认证后,向学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其他相关资助。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您还可以向山西省资助管理中心打电话咨询。

  自8月15日热线开通,工作人员24小时在这里轮流值班。办公室除了两张简易的行军床外,地上还堆放着一些饼干和水。

  今年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开通的第4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说,前2年只有一部电话,电话几乎是一放就响,昼夜地响,工作人员基本是“连轴转”。去年国家推出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教育部将热线电话增至2部,咨询仍然不断。

  “今年比往年冷清了不少。”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处副处长袁荣说。自8月15日开始,袁荣一直在统计热线情况。他感到,由于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媒体和考取学校的通知,已了解了相关政策,不必再进行电话咨询。

  袁荣说,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国家推出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对助学政策宣传的广度,各高校在寄送通知书时附带政策宣传小册子,鼓励在校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回乡宣讲资助政策,力争使高校助学政策深入田间地头,力争家喻户晓。各地通过组织广播车、宣讲团,下到乡镇甚至村庄进行宣讲。无论是政策的发布还是各地各高校的落实,都使学生对国家助学政策的知晓度增强。

  马文华说,前三年,学生和家长大多询问助学贷款怎么办,现在则转向奖助学金怎么申请。从过去几年的反馈情况看,国家助学贷款基本已获得很好的落实,尤其是部属高校基本做到了应贷尽贷。

  “热线电话不仅是希望的电波,它体现了不断健全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和政府不断加强的公共服务职能。”她说。

  在资助热线勤工助学的北京交通大学大二学生李袖榕偶尔也会“客串”接听咨询电话。去年,这位来自山西的女生通过申办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入学,并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因为成绩优异,今年她还计划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

  因为有了亲身经历,李袖榕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熟稔于心,完全可以胜任热线咨询员的工作。“如果有机会,我会向咨询者介绍我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上学不用愁。”她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开通资助热线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
· 教育部连续十二年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 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 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突破1800亿元 惠及9600万人次
· 陕西: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三个“全覆盖”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清理和规范学生资助公示信息的紧急通知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7年第7号预警:学校可以放假 资助工作不能放假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7年第6号预警:新生招录季,资助要给力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