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深圳成全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首个试点城市
2008-09-04  人民网  魏竣韬

字体大小:

  核心提示:最近,深圳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改革首个试点城市。试点主要方式是将公务员职位归入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并根据不同类别职位的特点,制定配套制度,完善公务员录用、晋升、交流、能级、培训、工资、考核等环节。

  记者从深圳市人事部门获悉,最近,深圳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改革首个试点城市。

  8月29日,大部制改革之后亮相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印发了该局成立之后的首份工作要点《国家公务员局2008年下半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该《要点》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公务员选拔与任用机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推进分类管理。

  深圳市人事局局长王敏在同日召开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上透露,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批准深圳进行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试点城市。

  分类管理

  王敏介绍,深圳此次改革试点的主要方式是将全市公务员职位归入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并根据不同类别职位的特点,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完善公务员录用、晋升、交流、能级、培训、工资、考核等各项管理环节。

  他表示,人事局正在制定改革方案,力争年内推出。

  深圳市人事局公务员处处长孟漫则认为,从实际工作来看,深圳公务员职位中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自然分类已经比较清晰,而这两类职位对公务员的管理是有一定区别的,建立分类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励和管理整个公务员队伍。“有关公务员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制度我们已经在研究中,年底有望出台。”孟漫说。

  长期从事公务员管理制度研究的《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宋世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分类管理是公务员制度中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也是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普遍实行的基本做法。只有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国家公务员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公务员内部不分类别,都使用一种管理方式,晋升、工资等都是一个模式,这不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科学化管理。

  因此,公务员法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职位的特点、性质、管理需要以及人才成长规律的不同,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各个类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而国公局成立之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该工作人员说。

  试点思路

  王敏以公安系统公务员为例,分析了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

  他说,深圳有40000多名公务员,其中20000名左右是公安系统的。如果按照一般的考核晋升途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领导岗位安排他们。大部分人职位上不来,心态不平衡,也势必影响工作,所以要根据不同系统、不同类别的职位,采用不同考核管理办法,让各类人员能够各得其所。

  “就算是职位上不去,也可以凭借技能和工作时间长短获得应得的待遇,不能形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他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前不久发布了重新修订的《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辞职辞退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规定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辞退。辞退后,五年内不准重新录用为公务员。

  这部《实施细则》与此次国家公务员局《工作要点》发文相契合。(21世纪经济报道  魏竣韬)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多省份启动2018年公务员招录 政策向基层倾斜
· 今年全国公务员招录规模已超17万 四川重庆两度招考
· 20余省份公务员省考笔试放榜 有作弊者被记诚信档案
· 56个中央机关公开选拔360名公务员 今起正式报名
· 又到公务员考试季!国考、省考有啥区别?
· 24省份明日举行公务员省考 多地报名人数创新高
· 内蒙古公务员考录放宽户籍限制
· 香港公考热度不输内地 面试如同“生死闯关”
· 北京6.5万人申请报考公务员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