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谭千秋事迹《大爱千秋》首发 电影《最后一课》启动
2008-10-13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字体大小:

  以谭千秋英雄事迹创作的图书《大爱千秋》首发、电影《最后一课》启动:英雄千秋 ,大爱千秋!

  10月12日,反映汶川大地震中德阳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英雄事迹的图书--《大爱千秋》首发式在湖南大学举行。首发式上,根据谭千秋英雄事迹创作的故事片《最后一课》也正式启动。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衡阳市委、潇湘电影集团等单位有关领导,第一支在东汽中学实施救援的深圳武警七支队官兵代表,谭千秋的长女谭君子、谭千秋大学同班同学代表以及湖南大学部分师生出席仪式。

  巴山苍,蜀水茫,西南望,国有殇。5个月前的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难突如其来时,湖南大学校友、德阳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同志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自己却不幸遇难。谭千秋的英雄壮举,感动川湘,感动中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获悉谭千秋的英雄事迹后专门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谭千秋祖籍湖南衡阳祁东步云桥岩村,是湖南大学77级政治师资班毕业生。他的事迹传回家乡湖南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盛赞谭千秋是一个伟大英雄,其身上所体现的正是湖南人勇于担当的湖湘文化的精神。他的事迹传到母校后,湖南大学立即在师生员工中广泛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的活动,并策划组织编写《大爱千秋》一书,弘扬谭千秋同志舍己救人、爱岗敬业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大爱千秋--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由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栾永玉任主编,全书通过对谭千秋老师的亲友、老师、同学、同事的深入采访,向读者客观全面介绍了英雄的成长足迹、心路历程和感人的事迹,多视角多维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英雄形象,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伟大来自平凡,信仰支撑人生,价值在于奉献。

  谭千秋为学生讲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就是《人生的价值》,并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所有的人们上了最好的一课。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大学与湖南今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潇湘电影集团联合创作了以谭千秋事迹为原型的电影故事片《最后一课》,并将在影片中增加震中逃生与自救、震后施救的最新科学知识,使影片成为一部集地震知识、道德楷模于一体的大型悲壮史诗般的电影故事片。影片拟于200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日在全国公映。这也是湖南大学第一部直接以联合摄制身份参与拍摄的影片。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说,以"传道济民"为己任、敢于担当、心忧天下,是千百年来湖大人的优良传统。谭千秋是湖南大学的优秀学子,也是湖南大学的骄傲。他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壮举,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命诠释,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根本利益奉献自我的完全展现,是爱生如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他不愧为忠实践行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原则的优秀共产党员,不愧为广大群众深切爱戴的优秀人民教师,不愧为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我们一定要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与会代表认为,谭千秋平凡人生中表现出来的对同志的真诚,对亲人的关爱,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对学生的至爱,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特别是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大爱,对当代社会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谭千秋在灾难面前临死不惧、张开双臂保护四个学生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大勇大爱、大仁大义。这种精神对于当前鼓舞全国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战胜灾害的斗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
· 追思湘籍教师谭千秋
· 谭千秋:生命最后的姿势
· 谭千秋,精神千秋!
· 向英雄敬礼——人民教师谭千秋
· 谭千秋,用生命诠释师德
· 包世贵谭千秋被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党员
· 永恒的师德光辉:地震中的英雄教师们
· 教师包世贵谭千秋被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党员”
· 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