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特殊教育 > 教学研究 > 听障教学
世 纪 的 召 唤
2001-09-25    九江博爱聋人学校校长   何盛华

字体大小:

  本文章为网友投稿作品,发表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为网站和作者共有,转载请告知网站和作者,并注明出处。

  双语教学与博爱聋校的诞生

  ·要尊重聋人,请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不会的话就去学吧!你接纳他的语言,才等于接纳他整个人。

  ·博传薄艺立当世,爱育新苗继古今。

  一.艰难的办学历程

  2000年9月8日,晴空万里,地处开发区九瑞大道西段的九江博爱聋人学校,彩旗展招,迎来了新世纪开学第一天。市政府吕明副市长、市长助理、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甘智德为博爱聋校揭牌,市残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学仪式。《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均派记者采访,先后予以报道。开学仪式,场面热烈,报道影响颇大,因为这不仅是江西的第一所民办特教学校,甚至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第一所纯由聋人创办的聋校。还由于九江是一个特教相对落后的地区,失学聋儿数字较大。

  然而,办特教,尤其是私人办特教,聋人办聋校其艰难程度,远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一开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给了个软钉子说“叫一个能说能听的人来谈吧。”社会的偏见是我们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重要的是让别人了解你,聋哑残疾人回归社会才能成真。接下来从起草十余份申办材料到筹集资金租赁校舍,邀请师资,制定教育方案,教学计划,策划并开展招生工作。和各部门领导、社会各方人士打交道,往返奔波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这一切都是在聋人主持下完成的。自阳春三月,经过炎炎夏日,忙到秋风乍起,其间艰辛一言难尽。

  办学本属难事,但还是有人办起了民办学校。办特教更是难上加难,在全国健全人办民办聋校,都极稀少,何况聋人。但最难的不是技术上的难度。而是某些官吏的漠然,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几乎谁都说过办特教学校这是做好事,是善举,但说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容易了。一位负责残疾人工作的领导竟在多种场合讲:“这是私人办聋校,无法获利,没有经济效益。”这种言论,也曾有一些领导反驳:“不论公学私学,特殊教育都 是社会福利事业。”市委领导更明确要求:“要给予适当支持。”但是象以上从谋私利的角度对待社会工作的领导,虽属个别,也大有人在。这使博爱聋校在筹办过程中历尽艰辛。技术上的困难,你可以凭学识去攻克,人为的设障,你要绞尽脑汁去拼斗。

  究竟社会总是在朝着进步前进的,好人还是占大多数,博爱的筹办过程得到了自市委以下不少领导的支持。同时博爱的兴办过程也在对社会主义的文明,起着一种有益的推动作用。当有更多的聋哑残疾人在这种推进中受益时,这是我们最感到欣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历尽艰辛,但力气没有白化。

  二.痛感失聪 ,立志启喑的前辈

  1999年12月戴目、宋鹏程二位老师合出了一本书《梦园忆当年》,主要为介绍中国早期聋教概况文集。那里面有国内外教士、清末状元、爱国人士及实业家创办早期聋校的经过。但更多的是聋哑人艰苦创办聋校的过程:痛感失聪,立志启喑;既自立自强,又教书育人。

  其中最具典型的是近代聋人兴办聋校的第一人的龚宝荣,依靠自学成才,在老母亲支持下,卖掉田产,举家赴杭,几乎是毁家兴学,不计个人利益,不畏艰难,为家乡聋哑儿童解决失学问题,贡献一生,为后来者树立了可贵的榜样。

  在教学上,龚宝荣采取学文化,学技能,以使聋哑人达到能写,能做,能自立于社会为目标。他还致力于聋教育研究,与国外一批聋哑学校取得联系,倡仪来华举办国际聋教展览吸取国外经验,结合中国情况,首创汉语手切,被不少聋校和师范用作教本和教学参考书,一直沿用到解放后。无疑龚宝荣的精神值得学习,龚宝荣的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其后创办聋校的聋人不胜枚举,《梦园忆当年》统计聋校自何玉麟以下有31人,26所聋校。当然肯定远远不止于此,例如笔者所在的江西省,南昌市公立聋校和九江公立聋校就是两个聋人创办的,没有统计进去。到解放时,聋人创办的聋校占了全国聋校的三分之二之多。

  这些前辈都有一个共同的梦,就是希望“聋者能听(能读),哑者能言(能写)”。他们说:要想让人尊重你,只有靠自己的自强不息,靠你百折不挠地去奋斗。他们最大的特点教书育人能量体裁衣,设身处地以身作则,创造了可观的业绩,象北京特级聋人教师梅芙生就是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他在『幼学钩沉』里讲在上海中华聋校聋人校长宋鹏程教导下学习情况时说:“昔日中华聋哑学校教师教得好,同学也学得 好,彼此信息相通,心领神会”。这种现象似乎现在很少见到。

  前辈们留下的可贵精神和有益经验,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三.教育是最好的扶贫

  教育扶贫的词儿对健全人来说不新鲜,早已在做了。但对残疾人来说,显然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对聋哑人进行教育扶贫,在某些地方甚至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象九江市这种一个相对贫困地区14县(区)450万人口,按国务院公布的残疾人占人口比例标准有22.5万残疾人,聋哑人占残疾人34%比例标准有7.65万人。其中15岁以下儿童至少应占10%。即七八千人。但原只有一所公立聋校,在校人数不足百名。2000年七月,笔者曾经跑了七个县的二十多个乡村作了个调查,登记到有名有姓的失学聋儿600名。这当然只能算是跑点,不是跑面。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家庭贫困无钱读书,是失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毋庸讳言,聋哑人不读书,不仅意味着家庭贫困,结婚成家的权利都打了折扣,这使人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一种责任感促使笔者创办博爱聋校,为尽快达到扶贫目的,便提出请求给予安排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

  自1996年政府开始进行5年扶贫计划以来,2000年恰是第5个年头,令人庆幸的是我们赶上最后一班车,令人遗憾的是5年残疾人康复扶贫,而贫困聋哑残疾人多是旁观者,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文化水平所限,没有文化,聋哑人便难于与外界沟通,便几乎没有脱贫的机会,也失去了列入扶贫计划的机会 。因此,我们希望加强对聋哑人扶贫的关注,而对聋哑人扶贫,教育应该是最好的扶贫。

  教育希望工程也已进行了多年,成绩是十分可观的,影响已越来越大,但是残疾人特别是聋哑儿童,也许需要给以更多的“希望”帮助。尤其是江西九江这样一个相对贫困地区。

  四.聋教语言教学成效百年徘徊局面对我们的触动

  自有聋教育以来,先是采用“并用教育法”,后演变成“口语教学法”与“手语教学法”对立,直到“手语教学法”被“口语教学法”取代,最后又回到“综合教育法”上,一波三曲,绕了大圈子,又回到当初,形成了聋校语言教学成效百年徘徊的局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研究和倡导各种教育法的多是非聋人,他们以自己的观感去提出自已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都见智,用意虽好,总是离要害还差那么一点儿。

  散见于各种报刊发表的聋教育方面文章,对于聋教育的语言教学问题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于聋教育普遍质量不高,至是众口一辞,均不乐观。且摘录几句:“1.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聋校毕业生的语言水平仍不能适应他们的工作、生活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需要;2.多数聋哑人文化素质偏低,在聋校学习八九年,毕业后达不到健全儿童高小毕业的水平,甚至更低;3.当前多数聋哑人文化水平偏低,掌握谋生技能有限;4.今天许多毕业于高校的聋生,仍不太会使用汉语。”梅芙生老师说:“这种现象并不是聋哑人愚味,根源是我们聋教育无视聋哑人是手语族,过分偏重口语教学,虽然老师花费多年苦功,而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过于浅陋。”铁树开花,哑巴说话,从来只是一个梦,而不是现实,至少不能成为普遍的现实。

  我们知道,一定的语言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绝大多数聋哑人缺少的是正常语言这个环节,人类语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进化过程,正常人从胎儿到语言的形成,便浓缩了这一进化过程。我们在出现非正常结果后,采用口语教学来改变这种情况,得有多种条件的配合,需要特定环境,特定内外因素。但这种无法普遍复制的特定条件,在现实中缺少可操作性,光靠良好的愿望,简单的办法,是不现实的,强制执行,无异于拔苗助长。这也许是聋教育语言成效百年徘徊最好的注脚。

  今天语言教学这个问题,普遍认为趋势将向多元化发展,这一点谁也不否定,但多元化必定有它的主角,扛大梁的。笔者认为这就是书面语和手势语(合称双语)。试想,凡识 字的聋哑人有百分之九十九用书面语与外界沟通,聋人之间有百分之九十九用手语沟通,你还有能说不能领导语言沟通法的潮流吗?事实上在语言沟通法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双语”(手势和书面语)早已是独占鏊头了,之所以在语言教学上还存在争议,究其因,实际就是因为没有代表这百分之九十九的当事者参与讨论,隔靴骚痒,岂能触到痒处?

  我们知道文化是自然力造成的,在经历过漫长的岁月演变,去芜存菁,逐步形成今天的风貌,自有聋人以来,随着社会的进化,聋人也凭借这种自然力,在无声中完全依赖视觉吸收资讯,形成独具一格的特殊文化,也形成了聋人特殊的思维方式。如果聋教育还游离于这种特殊文化之外,漫谈教学语言,必定南辕北辙,与愿望背道而驰。

  五.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据中国聋教界元老宋鹏程老师介绍:解放前自聋人龚宝荣第一个办聋校后,各地聋人创办聋校逐渐增多,聋人搞聋教,教学手段就是使用手势语,手势语形象生动、具体,和汉字有密切的联系,聋哑儿童学手势比较容易,也有学习兴趣,进步也快。因此这一时期,手势语教学的质量是不错的,这些接受手势语教育的学生,走入社会,基本上在社会上不同的部门找到了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他们能用文字和健全人笔谈,句子基本是能达意。宋教师说:手势语教学是聋人教师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我们应肯定中国聋人搞聋教工作的功绩和贡献。

  但是自从确定以口语教学为主以来,手势语被划为禁区,聋人教师也随着退休逐步减少,进而退出教育舞台。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聋教学生禁止手势语,过分强调口语教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既使是强调口语的聋校,在实际教学时,往往也不得不使用手势语,至少是口语手势并用。因为对着一群听不见的学生,教师“只动嘴不动手”,根本是“对牛弹琴”,但是健全教师这种口手语(我们叫做文法手语),与聋人我行我素使用的日常手势语(我们叫做自然手语)根本是两种思维的产物。由于一开始缺少研究引导,以至两种手语不但没有走向统一,还大有渐趋“两极分化”之势。

  实事求是的讲,聋教育排斥聋人参与是一错,聋教育不研究视觉语言(手势语)是二错。今天的聋群体早已形成了一个以自然手语为中心的强磁场,我们的聋教育如不面对这个现实,去因势利导,却是错上加错。实实在在聋教育唯一的特殊之处是需要使用特殊的语言去进行教学,其它的特殊都是离开了听力语言残疾这个现实生造出来的。这是聋教育存在问题的焦点所在。

  因此当博爱聋校诞生时,双语教学更成了唯一选择,以进行亡羊补牢的试验。新生入学先以手势语配合图片识字学词写生字。生字词尽可能通过实物、图片去理解,一时无法理解的,采取“先识后知”法即:先记牢手势语打法再逐步理解其意。使用普通教材,对课本采用“颠倒讲授”法即:先用自然手势讲故事式的讲课文,再用文法手势按字句序列阅读课文(而不是先读后讲),以便 聋人理解课意,再识文。同时告诉聋生两种手语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普通教材中较多的诗歌(儿歌),我们自创手语歌形式,务求手语歌演示出韵律,领略歌词的美感。我们也学拼音,但更多的是学拼法,为应用,如电脑打字可采用拼音打法,不强求聋生去念:啊 、白、粗、呆、鹅。同时实行师生一体化,为前课是正课,教师上台讲,后课继之是训练课,逐个面授,灵活讨论、复习。这种实践通过一个多学期试验,已逐渐收到明显的效果。

  我们认为聋教育教研教改,应把视觉语言研究放在首要地位,而聋教研,聋哑人的参与又是十分关键的。

  于二十一世纪诞生的博爱聋校,将继续十九世纪,痛感失聪,立志启喑前辈们的梦想,努力去推动聋教育的教研教改。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

  六.世纪的召唤

  2000年11月13日,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教育系主任理查德·莱特尔博士一行专程考察访问了博爱聋校。莱特尔博士是中美聋教结伴(即美中教育合作计划)的美方负责人。中美聋教结伴的内涵是聋健结伴,也就是说聋教应该以聋人与健听人共同结伴执教,以更好的改善聋教育质量,提高聋教育和聋人地位。莱特尔博士对江西九江聋教的滞后状况,失学聋儿数学较大感到深深的关注;对这一办聋教的勇气和胆略表示由衷的钦佩,对博爱的办学思路给予了较高评价。尤其是对先识后知的双语教学表示了极大兴趣,给以积极的鼓励。

  在考察访问期间,九江市委书记刘上洋率领市委副书记胡绍生、市政府吕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会见了莱特博士一行。在博爱聋校现场,博士还向九江四家新闻单位发表了讲话。而这一切都是在聋人主持下安排的。

  说到这里,作为聋人校长,笔者想起,加劳德特大学十年前曾经喊出:“除了不能听,我们什么事都能做。”这一名句来不言而喻提高聋教育和聋人待遇,要靠每个人去自己争取,同时作为健听人,也应该站在聋人的地位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有位聋人作家这样说道:“要尊重聋人,请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不会的话就去学吧!你接纳他的语言,才等于接纳他整个人。”我们的聋教育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聋人心理学和聋人的主流语言,究竟我们的教育方针是面向这类最普遍的大众的。而不是只为百分之几乃至千分之几的少数人服务。

  最近,笔者从电脑网络上看到英国有所布列斯托大学研究中心是始终不渝地奉行双语政策的。他们说:1.聋人手语已被人们尤其是语言学家看作是一种语言;2.以往的口语教学法的实践结果已经证明聋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3.聋人家庭来的聋童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交际能力等往往高于健听人家中的聋童;4.聋校毕业生更喜欢使用手语;5.一般社会中双语思想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双语国家中,双语的重要作用已深入人心。他们明确告诉你:“过去口语主义禁止学生用手语,其实是禁止不了的,学生不敢公开在课堂上打手语,但在桌子下还是偷偷地打。我们倡导双语教学,就是把他们的手语从桌子下而搬到桌子上来打,把偷偷地打变为公开地打。”我们难得有什么不同吗?

  既使是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但是任何争议都应以不损害绝大多数聋人及时接受教育的权利,及时获得知识的权利为前提。因此实行聋教育语言多元化,推广双语教学,应该是世纪的召唤。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