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更不能离开社会而发展,而聋儿这一特殊群体,因听力损伤所造成的听觉障碍阻碍了他们语言的发展,无法与正常人进行交往。如何使他们早日康复,融入主流社会,就需要为聋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创设环境的重要性
聋儿因其听力损失,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可能因语言和认知的局限性,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值得爱,什么应该恨;什么应该提倡和发扬,什么必须禁止和抛弃....要使他们早日回归主流社会,以及将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乐观对待人生,积极的与人交往,那就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聋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品德,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创设良好的适合聋儿身心正常发展的环境,对于聋儿的康复,显得分外重要。
二、如何为聋儿创设环境
目前,环境教育被教育界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种环境,就是一个教育儿童的天地。因此,无论家庭或康复教育机构都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家庭环境方面:
A.心理环境:聋儿需要家长的关爱,更需要一个和谐民主、平等友爱的家庭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使孩子感到生活的乐趣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有自信心,感觉自己和别的孩子是一样的。反之,如有的孩子父母经常争吵,孩子也会受影响,表现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目光呆滞,对孩子影响很大,阻碍了语言的发展。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交流应注意随机教育,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多看、多听,并鼓励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多与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自然界接触。
如:经常带孩子到外面散步,观察人们的各种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自然界的变化;参观一些展览;利用节假日到公园,或田间认识一些动物、花草等。这样,孩子能从中发现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孩子自然就产生了说话的欲望及兴趣;孩子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B.物质环境: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在家庭中,环境布置与陈设应考虑有利于孩子活动的空间。利用家庭较直观的东西,对孩子进行分类学习,如电器类、家具类、生活日用品等,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了解更多的知识。有选择性的收看一些电视节目,增强聋幼儿的知识面。为孩子提供一些智力开发的物品、玩具、书籍等,通过动手玩,来促使聋儿动手动脑,发展语言,通过书籍上生动的画面及内容,来提高孩子的知识面,扩充语言交流的内容。
孩子语言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家长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忌心血来潮,忽冷忽热,家长的恒心对于聋儿康复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育机构方面:
一般说来,教育总是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而实现的。在聋儿早期康复机构中,无处不在的环境因素有其独特的意义。它更多的是让聋儿共同参与,教师则是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康复机构为聋儿创设适宜的环境,不是简单地提供一种具体的学习环境,而是要从聋儿发展语言的实际需要出发,用心去营造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有声氛围。
康复机构环境的创设具体有以下几点:
A.创设有趣味性的环境: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墙面装饰画,展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征,让聋幼儿了解四季的特点;自然角里种植的花草,让聋儿从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中获得对外界事物和现象变化的初步印象,萌发他们更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B.画与话结合的环境:让聋儿根据画的内容来说话。如,画一棵树,让聋幼儿说“一棵树”,“草地上,有一棵小树”。然后,再画上太阳,让幼儿说“太阳”,画出“小鸟”,让幼儿连贯说出“草地上,有树,有太阳,小鸟”,这样不仅对聋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帮助,也提高聋儿的说话兴趣。
C.制作与说的环境:手工制作是聋幼儿较喜欢的活动,从中也接触了不少动词:“拉、提、折、贴、叠”等,这些词都是抽象的,需借助动作来表现,不仅操作过程中,能让聋儿直接感受,并加深了对词的理解,完成的手工作品,摆放在手工园地,一方面丰富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所学的动物名称。如,制作“燕子”,并引出句子,“这是小燕子”,“小燕子会飞“等。
D.交往的环境:提供环境,只是为聋幼儿提供了一种可以介入环境的条件和行为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发挥聋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自由组合,自主选择活动区域,使聋幼儿在生活和学习气氛中,不仅有玩的,还有说的内容,这样,就有利于聋儿之间、聋儿与教师之间的交往。
三、交往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个可大可小的概念,既指家庭、语训机构;也指社区、国家。聋儿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自然需要了解它,熟悉它,适应它。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丰富聋儿的生活,扩大视野,使他们初步感受自身对社会的依存关系,提高社会适应性,而交往的社会环境是培养聋儿适应社会能力的最佳外部条件。
1.交往的社会教育环境:在聋儿的生活经历中,一般有两次较大的环境变迁,一是从家庭到康复机构,二是从康复机构到普小,这一环境变化,对新入学的儿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尽快使聋儿能够顺利过渡,需要加强聋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并带聋儿参观普小,了解学校的环境,参观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激发聋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如果教师能以父母般的爱心和态度对待他们,及时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接受各种新事物,使聋儿增强了自信心。在这个环境中,家长要积极配合,保持家庭与学校一致,才能让聋儿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使聋儿自我意识的形成,除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外,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要与正常儿童一样平等对待,以鼓励聋儿有进取向上的精神。
2.与人交往的环境:在社会环境中,首要核心的因素是人。能否善于交往,与周围人建立合谐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学习的关键。而聋儿所面对的人主要是父母、老师、同学等,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家长和老师及周围的人,都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即聋儿也是儿童,不歧视聋儿,使他们和正常儿童能友好相处,互谅互让,共同合作,共同学习,在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能够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了解关心周围的人和事,让聋儿在平等、和谐、愉悦的人际交往中能逐步发展成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成员。
总之,要想使聋儿同正常儿童一样参与到社会中去,与正常人进行交往,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聋儿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