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中国高校“放身段” 毕业季主页清新“变脸”
2013-07-01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王学涛 朱青彭文卓)她是一名富有魅力的女生,毕业照登上中国人民大学网站首页后,立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致使学校网络服务器一度瘫痪。

  飞扬的发丝、优雅的学士服、充满活力的笑脸,让这所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顿时充满了青春气息。也因为这场“变脸”,使这所名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但人民大学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2013年的毕业季,中国不少高校的网站主页都悄然脱下传统刻板的外衣:北京外国语大学主页上一位可爱女生笑意盈盈地在看书,中国政法大学主页上一位女生身着学士服端庄而优雅,更有趣的是同济大学主页上6名身着学士服的男生表情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学生的活泼身影和笑容让人在打开网站的那一刻感到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取代了以往模板式的校园风景和学校大门的严肃画面,以及满眼的单调文字,这些大学有些意外地赢得了好评。

  不少网民认为高校主页“看起来更活泼更年轻反而是好趋势”。“有一股青春的气息,特别亲切,一些高校网站上满满的文字,公告发布、领导活动,让人打开了就想关掉。”准大学生王莎莎说。

  然而还是有部分人群在网络上对这种“变脸”产生反感和质疑。有网友认为这是“与时俱进的招生广告”。“如果是为了招生,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男生的兴趣,是不是低端了一点?”安徽省一名女大学生许静说。

  而对于人民大学首页照片拍摄者,同样是人大毕业生的毛岩政来说,事情的走向让他有些意外。“拍摄的原因是赶上毕业季,学校老师问我有没有合适的照片作网页背景,我就挑了两张最满意的,女孩儿是艺术学院应届毕业生,是我的师妹。”他说。

  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照片是为了配合毕业周,没想到让人们过度解读了。考生填报志愿只会理性地从学校知名度、专业、将来就业等方面考虑,不会被一张照片所引导。”

  她介绍说,人民大学网页从2012年起就定期更新背景,包括学者、学生等的照片都曾做过网页的背景,主要用来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精神风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中国人民大学在毕业季将学校网站换成一名女学生的毕业照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引发的热议反映出中国高校长期以来“千校一面”的严肃面孔,缺乏个性和活泼的气氛。

  “学校官方网站是展示该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就像从前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宣传片之争一样,中国高校死板、僵化的形象一直广受人们诟病,所以‘变脸’是个好现象,但最忌讳跟风,各所大学应该充分发挥创造力,突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熊丙奇说。

  山西省社科院人文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马志超则表示,中国高校网站一直以庄严肃穆示人,这其实是其行政化的表现,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本质上是社会服务单位,完全可以以清新的形象展现自已,最重要的是能成为学生和老师的精神家园。”马志超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 重磅:顶尖大学,合并!
· 上海高校求解如何让基础科学研究“扛鼎”
· 二本高校招行政,要求全员博士?
· 高校应为卓越女性搭建事业舞台
· 高校如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代表委员为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两部门重磅发文:不得从中西部、东北高校挖人!
· “问天”问天!这些高校,再立新功!
· 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
· 十一部门:推动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