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学霸宿舍6人均成研究生 清华人大不在话下
2015-05-04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这两天,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的一个女生宿舍一下子火了:该宿舍的6名女孩,同时考上了研究生。“学霸宿舍”成了这6名90后大学生所住寝室的标签。她们中,有2人考上了清华大学、1人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1人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2人考上了内蒙古大学。她们说——世界那么大,让我看一看。

  4月21日,刘琪和舍友们突然走红了。一天之后,她们才知道,原来同班的1名男生将她们同时通过研究生复试的事情,发布在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并冠以“内蒙古学霸宿舍6人均成研究生”的标题。吸引人的标题,有趣的内容,使这条消息迅速扩散。

  内蒙古大学校园里,流传开了她们的传奇故事,据说除了学校师生,连宿舍楼的保洁阿姨都在谈论她们“笑傲江湖”的传说。第二天,各路记者纷至沓来。突然置身于公众的聚焦之下,6名女生有些不知所措。在她们看来:通过研究生考试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考不上才意外呢!

  从升入大学起,考研还是就业,就是每个大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到了大三,则需要作出决定。宿舍中,张毓芳妃、秦乐、刘琪、李慧霞、曲一歌早早地作出要继续考研深造的决定。只有赵丹蕾在考研问题上,曾有些犹豫,不过她很快就用哲学的方法论作出了辩证的判断——考研不意味着缺失社会的实践。短暂的纠结后,赵丹蕾迅速加入到了舍友们备考的队伍中。

  面对备考过程中巨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6名女生共同迎战,互相鼓励。每天早晨6点钟,她们就起床奔向自习室。22时许,才能见到她们归来的身影。半年多的刻苦学习,换来了全线告捷。

  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6名女生都认为,融洽的关系、相互间的鼓励和督促以及比学赶帮的氛围,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曲一歌来自山东烟台,有着山东女孩特有的豁达豪爽,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舍长。这位舍长,负责每天叫大家起床,还要指挥大家去自习室占座位、安排聚餐、唱歌等集体活动。虽然第一次来到内蒙古,曲一歌却毫无陌生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3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曲一歌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的前3名,因此也顺利地保送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按女生们的说法是“大学生活,我们努力拼搏刻苦学习过,也体验和享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学习之余,6名女生经常一起聚餐、唱歌、网购、参加志愿活动。除了学习成绩好,6名女生平时也十分活跃。她们有的能歌善舞,有的会弹钢琴,还有组织能力超强的学生会干部。大学阶段,6名女生设计的两组课题,都获得了国家级创新基金。最近,她们还被评为内蒙古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团体奖。

  对于这个“学霸宿舍”,班主任景剑峰并不意外。在景剑峰眼中,刘琪和舍友们不是“死学”的那种学生,她们注重方法,活学活用。

  今年春天景剑峰的弟子们迎来了开门红。全班30名学生有17人通过了研究生复试。景剑峰说,每年考进哲学系的孩子们都是内蒙古大学文科类考生中分数最低的,而4年后他们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却总是排在文科类专业的前列。其实,哲学并不是多数人想象的生僻的冷门专业,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对年轻人人格的丰富和知识的积淀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这个春天,“学霸宿舍”最初的传播者、哲学系学生范蒙收获的是被保送读北京大学研究生。范蒙在自己的微信里写道:“或许对于年少轻狂的我们而言,最大的财富就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方向,在不同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那分精彩。青春年少,努力最重要,想干什么就去开始吧,找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加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霸宿舍8女生成功考研:一起携手出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