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深度分析:迪拜“教育特区”之路
2010-08-13    羊城晚报

字体大小:

  迪拜是人类创造奇迹的一个标志,在一年四季酷暑难耐的沙漠中,很短时间内就耸立起了一座高度现代化的都市:这里有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有全世界最豪华的七星级帆船酒店,有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人造棕榈岛,甚至迪拜大街上的公共汽车站都配有空调。

  大多数人都将迪拜的奇迹直接归功于用石油赚来的金钱。这一简单的因果结论固然不错,但很少人去深究为什么这个神话只发生在中东而不是世界其它富有的地方?为什么迪拜这个神话在历经困难后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并呈现出新的前景?了解迪拜知识村、迪拜学术城以及迪拜国际学术城的缘起和发展,或许可以对上述问题窥视一二。

  迪拜知识村正式启动于2003年9月,其目的是将所有涉及人力资源培养、管理与研发的机构都集中于此,打造与提升迪拜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其使命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与支持,确保其发展壮大以支持迪拜快速成为知识经济体。”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50家商业伙伴进驻这里,其中包括专业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语言中心和资质评估中心等。如今,迪拜知识村已经享誉世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专心致力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集中地。

  随着人力资源机构的膨胀,迪拜人认识到:真正确保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还是教育。所以,他们之后在知识村内特设了一个学术城,专门用来引入与教育相关的机构。不仅如此,他们还认识到全球化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要素乃至根本出路在于人才以及教育机构的国际化。为此,他们又在学术城内专门划出一块,命名为“迪拜国际学术城”,用于招揽外国的大学和高等人才培训机构。像整个知识村一样,为了吸引外国大学,他们对进驻国际知识城的外国合作伙伴设有特殊的优惠与便利,诸如进驻这里的外国合作伙伴可以享受100%的产权所有权、100%的免税和100%的资产与利润转出自由,在这里工作与学习的外国人可以享有特别便利的入境、办证、注册等政府服务。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胆识与特惠,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俄罗斯、比利时、英国、法国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进驻这里,共同培养着同样来自世界各地但主要是阿拉伯世界的15000多名大学生。短短几年内,迪拜国际学术城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致力于高等教育的自由区”。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发达都取决于这个团体的整体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的最重要途径则在于教育。反过来讲,任何一个注重并精心致力于发展教育的民族最终都会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功:久远历史中的犹太人、华人,战后的日本、德国,相信还有眼下的迪拜。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就此而言,能否在全球化时代探索出一条融通中西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之路,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具有全球视野和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将是决定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并持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中国已经成功经历了“经济特区”和“行政特区”,笔者相信,“教育特区”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 ·张振江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周洪宇:呼吁教育特区 什么是教育特区之“特”
· 关于组织召开“第二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的通知
· 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
· 北师大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提升管理效率
· 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之义
·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
· 2011人力资源需求报告发布 金融业人才紧俏
· 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发布:外企更愿雇本科生
· 科技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三分之二留学生不回国
· 我国30年招收14万余名博士后 平均年龄33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