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选拔任重道远
有这样一个比喻:一支足球队,一定要由具备不同技术特点的球员组成,如果11名球员特点雷同,则不可能是一支优秀球队。普林斯顿大学招生老师说,要产生“1+1>2”的效果,必须多元结合。世界一流大学追求的境界,是营造一个多元文化的校园,这就需要有多元的录取标准和评价机制,招收具备不同背景、不同特点的学生。
一些中学校长说,国外名校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是,“聪明刻苦,谦虚好学,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个性。” (下转第8版)(上接第1版)一位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说,耶鲁大学招生老师今年来校挑选学生时就问:“学校最有特点的学生是谁?”他们看中学生的“独一无二”,可以是某一学科发展超常的学生,也可以是对国际问题感兴趣、有研究的“国际通”,甚至是擅长民族乐器的小乐手等。“国外名校挑选人才的范围更广,会考虑学生学业水平、兴趣特长、活动能力,甚至职业规划能力、学术水平、家庭背景等多项因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自主招生比较同质化,其根源在于大学本身定位和特点不明,以至于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比较单一。突破单一化评价体系,对高校来说,仍是任重而道远的“破冰之旅”。
教育专家建议,高校可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学科等特点,建立符合学校培养标准的多元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统一测试的考分、平时成绩、参与社会服务表现、学科竞赛获奖、专家推荐、学生陈述、体育和艺术特长等纳入评价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得到综合评价。在这样的评价坐标中,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一目了然,鼓励学生按照个性发展。(记者 彭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