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北京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将关停 被指不人性化
2011-08-16    腾讯

字体大小:

  ■ 个案

  打工子弟校:转正只能是一个梦

  “想不通,开办打工子弟学校十多年,我一直觉得做的是好事,是善事,但总是被驱逐”,团河实验学校校长杨女士双眼通红。

  杨女士介绍,学校2002年开办,起初只是租用了百多平方米的几间房。2003年,按镇教委的要求,杨女士租下这块近4000平方米的村集体土地,并自行修建18间平房作为校舍。

  汶川地震过后,大兴的打工子弟学校按教委要求,加固了校舍,增加了设施。去年,大兴区育红学校更是新盖了两层楼的校舍,配备了摄像头、消防设备,还在每个教室里装上了空调,听说花了200万元,但刚用了一年,就被要求关停。

  “原大兴区委书记也来我们学校视察过,说办得不错,可以申请办学许可证。”杨女士称,当时很高兴,但去教委申请了数次,都没有获得批准。2006年,北京多个区县停止向打工子弟学校发放办学许可证。

  按《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的“基本标准”规定,校园面积至少要达到15000平方米,校舍总使用面积至少3587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地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至少200米环形跑道等。“说真的,这些条件,没有哪家打工子弟学校能达到,转正只能是一个梦。”杨女士说。

  ■ 善后

  朝阳

  两种方式分流学生

  据介绍,朝阳采取两种方式分流学生:如果分流孩子可以办理现居住地的《借读证明》,就可进入公办校免费就读;如果没有借读证明,教委会将孩子分流到教委委托办学的学校。今年的收费标准为350元/学期,教材免费。

  博雅小学作为东坝附近的一所政府委托办学学校,昨日临时成为该地区关停学校的学生家长咨询地,5所委托办学学校在此接受咨询。家长填写一份孩子的情况说明表,表明就读意向,将表格交给有关接收学校。此后,由学校通知家长接收情况。

  朝阳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原则上将最大限度满足家长的就读意愿,如委托办学学校接收名额已满,将由教委出面协调其他学校。

  不过,被关停的蓝天实验学校校长竹道静认为,仅东坝地区被关停的4所学校,学生总数就达到3900多人,委托学校的接收能力肯定不足以完全分流学生。

  对此,朝阳区教委有关负责人承诺,区教委保证接收学校有充足的接收能力,绝不让一个被分流学生失学。

  海淀

  凭“五证”申请公立校

  与朝阳区不同,海淀区红星小学、新希望小学关停后,其所在地东升乡政府工作人员告知家长,要求家长自行办理“五证”,随后可向公立学校申请入学。

  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五证’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是一道高门槛。”多名学校负责人直言,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长,大多是菜农、商贩、临时工,甚至不少靠拾荒为生,根本无法做到“五证”齐全。

  截至昨日,红星小学1400余名学生中,只有70余人的家长办齐“五证”,申请进入公办学校。新希望小学800余名学生中,只有100余人申请。

  “还有100多名学生家长,无奈地表示要把孩子送回老家,剩下的600名孩子,还不知道学校已经被拆了。”新希望小学校长肖先生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打工子弟学校为何“拴”不住老师
· 打工子弟学校“正规军”的烦恼
·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压力大 80.3%的老师称缺乏师资
· 打工子弟校老师生存调查:六成假期打零工养家
·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状况调查:超6成未签合同
·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取暖费没着落 教师裹大衣备课
·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为取暖费发愁 拟向社会筹款
·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分流调查:分流方案暂缓执行
· 北京外来工子弟生活:无法高考 理想不断妥协
·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迎来芬兰“流动图书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