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实现"教育梦":培养有自我认知和敢于担当的人才
2013-03-21    国际在线

字体大小:

  实现“教育梦”:培养有自我认知和敢于担当的好人才

  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各地代表带着精心准备的提案议案齐聚首都北京。从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组获悉,大会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5641件,其中教育类提案469件。今年提案共分为14个类别,教育类提案约占总数的8.3%。提案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及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领域,针对广大民众关心的学生减负问题、异地高考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教育新视野”栏目为此专门采访了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女士,对当今教育热点进行深度解读。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学习本身是个苦活 要用“正能量”引导孩子

  蛇年春节过完,中小学开学伊始,北京市教委就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礼物”――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八条新规。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副校长葛剑平将减负形象的比喻成让“小马”不再“拉大车”。“减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能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落于实处成为社会、学校、家长都广泛关注的问题。

  白校长认为应该让孩子在他应有的学段中享受教育、学习带给他的一种体验。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首先明确学习本身是一个苦活这一概念。想要变苦为乐,就需要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获得一种成功的成长体验,让他们从不断的成功中获得进取和继续向前的动力。用今天一个很时髦的词“正能量“来讲,就是需要用这种正能量来引导和影响孩子,这是教育者要做的事情。白校长指出,孩子们的减负实际上是老师们的加负。教育者们要研究资料,把知识加工成链条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白校长还结合自己美国考察的经历对比了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她认为美国孩子也有负担,而且负担并不轻。然而,这种负担来自于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与同伴的合作完成很多实验性项目。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孩子能够获得和同伴共同成长的乐趣和对生活的体验。相比国内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让孩子们机械而重复地做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负担”概念。

  根据目前情况,白校长认为,从心里学角度出发,6至12岁这个阶段中学习应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推进,而不是随意的拔高。所谓随意的拔高就是老师的目光总是盯着分数、随意的把考试的难度增加,而不是按照课程的标准去推进。

  实现“教育梦” 要让孩子们搞清“我是谁”和“我要做什么”

  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中国也有自己的教育梦“,并用四个词进行了阐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中国自己的教育梦”?白校长说,这是教育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在开始上学以后的很长时间都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到学校来,自己有什么样的特长和喜好,也许仅仅是为了让妈妈高兴。遗憾得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从上学伊始就被绑在了考试的战车上,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之后孩子们还是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缘由。孩子的心中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跟着考试、培训、上学不停地向前跑。最可悲的是,在孩子们18岁已经成人考入了大学后,已经没有动力大量吸纳各领域的知识,而是放弃了学习和前进。原因就在于他们仍然不知道学习的本真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和将要去做什么。

  白校长说,相比美国的职业学校,我们看到,那里每个孩子都是阳光灿烂地面对他所学的专业。他们说,无论是做职业军人,还是学习汽车维修,都是他们自己选的。选择的原因就是因为喜欢。他们喜欢这个专业,而且也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入。假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发现还需要继续深造,他们会再次选择考试和进入学校。

  “一个缺少自我认知和缺少人生目标的人,是无法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白校长说。因此,要想实现“中国的教育梦”,需要教育者以及家长们要因材施教,给予孩子们丰富知识的同时,给予他们认识自己的机会、选择目标的空间、实现梦想的能力,最终实现人人成才。

  高考制度改革可引入国际标准 从设立不同评价方法做起

  针对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所说“高考制度不能够取消需要改革”这一观点,白校长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高考制度确实是对芸芸学子成长情况的一种认可标志。因此,高考制度不能取消,但是需要改革。白校长说:“作为基础教育者很关注高考的改革方向,比如是否可以引进一些国际化标准来检测教育质量。”

  对于改革的具体方法,白校长建议从为不同年龄段孩子设立不同的评价方法做起,引导孩子们什么时候办什么事。特别应该抓住的是6至12岁的小学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要帮助低年级的孩子设立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和成长目标,让高年级的孩子意识到学习的作用,比如,所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甚至服务自己的学校。这一目标需要推出新的、更加适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评价方法来保障。12岁到15岁之间的教育要把孩子们从与书本和试卷的单一对话中解脱出来,需要给予孩子们结合自身能力和特长选择人生发展的机会。如果孩子们选择进入大学深造,就要做好准备承担高中阶段的高强度学习以及通过高考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选择学习一技之长,那么就可以转向职业高中继续学习。白校长认为,只有设计了适合孩子们心智发展的考核制度,才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和合理的引导,让孩子们走上有责任、有目标、有自我认知和敢于担当的人生之路。(记者 杨慧 杨光 赵洋 刘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梦遇上航天梦:华为助力南航校园网智慧升级
·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育梦,在路上
· 袁贵仁: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继续教育不可或缺
· 教育观察:免费手机软件也能替代“校讯通”
· 教育观察:超级中学难以破冰应试教育
· 教育观察:“教育券”能促进教育公平
· 教育观察:最难就业季考验城市眼界胸怀
· 学英语被指“走弯路” 学者:不能只为考试
· 教育观察:质疑“眼保健操”需要科学依据
· 学术资源数据库“独家协议”伤害了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