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书法教育短板怎样补齐?
2014-05-07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4月29日,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们在“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上练习书法。新华社发

  在键盘时代,想必有不少人远离墨香久矣。你有多久没用毛笔书写了?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书法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关注。书法教育如何进入中小学课堂、书法教师队伍现状如何等问题,成为书法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般认为,汉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原始的刻画符号。距今3000年的商周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美观,是今天书法学习的对象。汉末,草书趋于规范,如草圣张芝成为人们竞相追随的楷模,这一时期书法作为艺术开始觉醒。经过魏晋钟繇、王羲之等经典书法家的创造性努力,书法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一个高峰。”甘肃省书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国俊说。

  美学家宗白华曾经说过,能贯穿西方艺术史的是西方的建筑,而在中国艺术中能起此作用的唯有中国书法。中国书协会员、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逸峰教授非常赞同这一说法。他说,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包含了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它塑造了很多优美的字形和字体,对于人的审美意识的提升和心灵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表现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民族自豪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书法对于学生的专注能力、观察能力、耐力以及意志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李恒滨教授说,“这是素质教育很好的手段,也是对传统文化及书法艺术的弘扬和传承。书法本身就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它的核心是文化”。

  书法水平缺乏衡量标准

  李恒滨认为,书法和诗歌、绘画、音乐具有同等地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最能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因为其载体是汉字,汉字承载了华夏文明。但是,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和电脑的广泛使用,目前大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明显弱化;又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我们的中小学多年来书法教学日益弱化。

  谈及当前书法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李逸峰说:“目前,书法教育总体来说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师资严重匮乏,师资培训处于断层状态,高等教育没有跟上,社会书法家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二是中小学书法教材体系建设不完整,教材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会给学生造成误导;三是书法教学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关注度不高;四是书法课程标准尚未建立,缺乏衡量标准。”

  李逸峰认为,学生的书法学习成绩最好能在中、高考中有所体现。马国俊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审美观念也不同,很难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书法教育强调的是全体性,而书法艺术强调的是个体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写好汉字的意识,而不是培养书法家,可以采取卷面分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当然也不否认对书法家、艺术家的培养和发掘,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书法教育进课堂, 能否解汉字危机?
· 教育部:今春开学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 书法教育进课堂遭遇尴尬
·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刘利民揭牌
·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各级学校要深化书法教育
· 中小学书法教育滑坡值得忧虑 高校在探索中前进
· 农大附小小书法家行动启动 2012端午笔会在京举行
·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召开2008年年会
· 四川:明年秋季起初中每学期书法课不低于10课时
· 书法高等教育要跨出“象牙塔”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