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观察:博士生的研究经费该由谁来出?
2016-03-0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2月23日晚,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诺在个人认证微博上发表了一封题为《用选课人数决定博士课程好坏,文学博导不交钱就不许招博士生》的公开信,称厦门大学“强制地、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博导必须提交一大笔研究经费供博士生使用,不交钱就不许招生”。

  王诺在信中提出,“这一政策放在博导的研究课题必须由博士生帮助或打工的理工科和部分社会科学学科,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放在博导的研究完全无须博士生协助、博导对博士生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多数人文学科,则完全不符合实际。”

  对此,厦门大学研究生院通过厦大官方微博回应:“为了更加强调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导向,我们将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与导师承担的研究项目挂钩,让科研项目比较多的导师招收更多研究生参与他的科学研究。学校相应从导师科研经费中收取一定的培养配套经费,全部用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活待遇。”

  记者浏览《厦门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看到,该校在“奖、助学金”一栏提及“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以下简称‘三助’)岗位津贴资助力度”,但没注明津贴来源。而厦大研究生院网站曾于2014年12月发出的《关于博士研究生导师配套经费缴纳工作的补充说明》中强调,“如申请博士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确认的,导师必须确认并承诺能够按期足额缴纳导师配套经费,方具备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不少高校教授对王诺表示声援,认为此遭遇是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不能用理工科标准来要求文科。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齐浩亮在微博上评论:“导师和研究生绝不是单向的辅导、付出,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没有经费意味着没有项目,也就是没有通过同行评议。博士生是人,是成年人,需要养家,需要糊口,这离不开钱。”

  记者浏览微博评论发现,高校人士的评论中对资助博士生研究经费没有异议,讨论的重心是:这笔钱究竟由谁来出才更合理?

  “博导交钱才能招博士,或源于研究生导师资助制。”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郭丹教授说,资助博士生的研究经费,通常来源于导师的课题研究、科研项目经费,其制度本意是,让导师用经费资助博士生完成学业,让其辅助导师搞学术研究。

  郭丹说:“对于有重大课题和项目的导师来说,这笔钱的压力并不大,但目前人文社科类学科课题经费总体偏低。此外,由于学科性质有别,理科类的科研项目需要博士生一起参与协作,至于人文学科,博士生就未必能够参与,要求博导交钱并不合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人士表示,厦大“从导师科研经费中收取一定的培养配套经费,全部用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活待遇”不合理,因为博士研究生生活待遇主要来源应该是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记者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了解到,这些学校并未规定导师缴纳导师配套经费,只规定博士研究生从事“助研”者,其津贴由导师或课题组发放。

  一些高校博导表示,博士研究生从事“助研”工作,由导师或课题组根据其所从事的工作和工作量支付相应报酬,完全合乎情理;若博士研究生未从事“助研”工作,导师或课题组则没有必要支出这笔经费。博士研究生从事“助教”“助管”等工作,所需经费应由学校或聘用单位支付,不能由导师个人或课题组承担。至于规定“博导必须提交一大笔研究经费供博士生使用”,则是行政权力绑架了学术自由,不利于导师与博士研究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博士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市博士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上调
· 博士生补助提高:中央高校每人每年上涨3000元
· 关注博士学制延长:博士生可充分准备研究课题
· 我国70多所高校试点博士“申请—审核”制度
· 魏洪:让博士生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加速成长
· 光明日报:博士生的体面生活关乎科研未来
· 湖南大学:博士生年获奖助学金可达八万元
· 评论:博士生中学任教不是人才浪费
·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博士火箭兵廖平心路历程
· 北京大学首试博士生入学“申请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