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为什么本科论文抄袭难以避免
2016-04-26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又到毕业季,就业压力与论文答辩成了许多本科生首要考虑的问题。按理讲,论文压力应该更迫切,因为它关系到能否取得学士学位。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比20年前,我们点灯熬油备战论文,现在许多学生不拿学位论文当回事——他们认为,反正迟早会通过,还能不让人毕业?

  更匪夷所思的是,毕业论文压力不在学生,反而转移到指导老师身上。一般来说,学生和指导老师是双向选择的,学生论文通不过,指导老师不仅丢面子,还影响下届学生的选择。于是,当答辩组认定一篇论文抄袭时,为了照顾同事情绪,常以修改论文或延缓答辩论处。也有指导老师觉得某学生论文不像话,提前打招呼,大家在一个单位,犯不着为一篇论文撕破脸皮,答辩老师一般也就“和谐”处理了。

  还有一个怪现象:老师找不到学生,学生以考研、考编制、考公务员为借口不跟导师联系,临答辩胡乱拼凑一篇应差。同事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该生以忙于工作为由不找老师面谈,拒绝在相应节点提交材料。这个学生最终还是通过了论文答辩,大学生找工作如此困难,该生却提前就业,为提升学校就业率作贡献了,还能阻挡别人毕业吗?

  6年前,《中国新闻周刊》一篇报道揭露“抄袭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名教授讲在某高校开展专题调研,该校政治系自己进行的统计显示,抄袭比例,教授占30%,副教授占50%,博士抄70%,本科生几乎100%。据我有限的见闻,这些数据并不夸大,这里只谈为什么本科论文的抄袭如此普遍。

  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写论文也一样。假如学生没写过一篇论文,甚至没写过超过2000字的文章,突然就面临5000字以上的论文,除了抄还能有其它办法吗!学生练习论文写作,应有一个过程,先通过写学科论文、学年论文打基础,最后才写毕业论文。许多学校或者没有类似规定,或者有规定而不严格执行。

  对论文的一些规定也在“逼良为娼”。许多学校都对选题大小、篇幅、格式有明确规定,形式要求比较严,内容上反而放松要求。大而无当的论文很多,解决专业问题的文章不足。有时,作者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可能3000字就足够了,但为了符合规定,就要扩张到5000字,不东拼西凑怎么达到要求呢!为了凑够字数与方便引用,学生只好选择大的论题,有的选题几乎可以做成硕士甚至博士论文。

  论文评比也在比拼字数,以文科为例,校级优秀论文不达到1.5万字,省级优秀论文没有2万字以上,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评比。学生只好稀释论文,四处借鉴观点材料,结果加剧了抄袭之风。有人会问,不是有论文查重吗?学生怎么能抄袭?其实,抄袭也在翻新花样,比如翻译国外的书籍或者文章,照抄老书与旧论文,只要没有电子文本就检测不到。

  学生不以抄袭为耻,拼接论文却轻松通过的案例又起了坏的示范作用,学校的容忍又助推了学生抄袭的“信心”。《大学》讲,“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诚实是放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的。可惜长期以来,大学生的诚实教育缺位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大败诉!法学家们为什么站在了抄袭者一边
· 复旦公布调查结论:不存在抄袭但学术上不规范
· “我的论文被偷了” 毕业论文查重背后暗藏风险
· 北大撤销涉抄袭女博士学位 法院判其有违正当程序
· 副教授抄袭本科生论文被解聘
· 北大女博士涉抄袭被撤销学位 起诉校方获受理
· 北大回应“博士生被曝抄袭”:查实后将依规处理
· 4名博士出书三分之二被指抄袭 称“借鉴较多”
· 关注:学术“不端”还是“不当”,谁说了算?
· 82.7%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普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