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中小学在线教育如何找到变革支点
2017-07-13  光明日报  蔡可

字体大小:

  在线教育的尴尬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学习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输入的过程,而是与个人经验发生碰撞,在建构的过程中得到内化。知识的获得,思维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社会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学习是在文化、社区以及经验的环境中发生的。

  与教育改革转型大背景相伴的,是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在线教育近年在保持升温态势的同时,争论也持续不休。但其实,当前行业考虑的不过是“眼球”的集聚、市场的扩张、资本的运营,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时不我待”的占坑焦虑却使得业界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关节点:原有的教育工作机制、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管理与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十余年课程改革个性化、生活化的导向,为信息技术进入K12领域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但教育领域脱胎换骨的变化,并没有因为炫酷的技术、层出不穷的产品出现而产生。以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距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相去甚远,而不少在线教育产品,只是针对学校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在所谓“效率”方面做足功夫;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少在线教育产品却在把学生固化在知识本位的轨道;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不少在线教育产品却在行为主义的老路上渐行渐远;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不少在线教育产品却仍在强化权威教材版本,以标准化之名为僵化的教学推波助澜;以往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现有的在线作业平台,甚至都要搞学生作业的全省、全国大排名。

  环顾当前在线教育领域发生的种种创业、关张、并购、重组的浪潮,并没有带来丰富的产品线和教育体验,反而是同质化的在线教育产品越来越多。于是,在线教育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都认为这里是蕴含着巨大潜力的蓝海,却少有弄潮儿能改变传统的泳姿,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变革支点。

  即便火爆如慕课,无非是视频版的课程资源加互动与过程测评,再好的课程资源都需要教学活动的设计,质量精良的资源作用不可夸大,互动的有效性尚待解决,过程测评针对主动的学习者更为有效。说起来,慕课固然在推进教育改革、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能起到有益作用,但将其作为辅助工具,与线下实体课堂面授讨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实更具生命力,也更需要基于教育本质(而不是基于社会学意义)的研究;也只有这种研究,才能推动教育领域的保守力量完成观念更新,为在线教育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线教育必须回到现实

  在线教育是典型的“互联网+”。要想在基础教育领域真正发挥作用,在线教育必须回到现实,直面K12的“痛点”、找准“触点”——痛点并不少,即使在PISA测试中连续两次夺得全球第一的上海,学生付出的学习时间仍然是全球最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亦有欠缺;所谓触点,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中需要并且能够发挥技术作用的地方,找到触点,才能将技术与教育连接起来。

  中国的基础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发掘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聆听他们飞速成长过程中如春笋般拔节的声音;需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丰富的学习行为发生,而不是只停留在听、练、做作业;需要通过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而科学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些理念,因为信息技术的出现有了实现的机会。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将比我们预想更快地实现,到那个时刻,课堂已经无所谓“翻转”,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两种学习形式中,各种学习要素需要进行有机融合,并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厘清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而协调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实现课程教学的优化实施。尤其是在教学活动方面,需要关联生活场景,引入实践环节,改变将课程内容当成必须全盘接受的“知识”的现状,而是当成激活问题的支点,以课程的学习来引发问题,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与线下体验实践诸环节结合的在线教育是没有出路的。美国可汗学院的课程,已经由在家学习资源转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基于视频创设学习活动,其职能已经由一个授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支持者、管理者、评价者。未来的教师,在混合式情境下引导学生行为发生,需要重构教学模式,重塑师生关系,重整教学结构,重组教学环境,这是时代使然,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精耕细作。

  在线教育,应该要让这些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实现起来更简单、更方便、更便宜,一个优秀的在线教育产品,不是某一个孤立点上的成功,而是把握住了“混合式学习”整体视野下的某一个环节,如“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学习对象、学习内容;课程教学的实施目标、实施过程、实施结果;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流程、资源支持、教学支持、学习评估等制约学习的各种因素。优秀的在线教育产品应该能够帮助教师去综合考虑知识的多样性,考虑不同的知识类型在学习者那里是如何被接收与建构;需要对技术催生出的新工具、新教学环境、新教师角色进行规划,也需要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进行规划。

  优秀的在线教育产品,还必须能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以一线需求为中心,以服务支持为基础,所谓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即以人为本,体现教育创新前沿。所谓以一线需求为中心,产品的开发必须源于教育实际场景,针对问题,有切实的改进措施而不是迎合;以服务支持为基础,产品必须具备有效输出的综合解决方案,例如平台、资源服务、培训、专业支持团队等完备的衍生体系、保障体系。在线的特点并非低成本、大规模、碎片化时间利用,那些与教育本质相关的,泛在化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连接主义、基于课程统整基础上的综合服务,不能贴标签,需要经历的是扎实、实证的基础性研究,在线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整体创新全局改革

  不可否认,一些在线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入中小学课堂,相对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是一种进步,但是不是就已经在做对的事情,还有待商榷。目前,绝大多数探索还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如果我们将有意义的学习看作知识建构的过程、协作协商的过程、实践参与的过程,相应的,教学就需要情境及活动的创设、学习环境的优化、学习与实践共同体的组建。教学模式的变化,指向的是人与人关系的变化、组织形态的变化,这正是中小学在线教育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在线教育在实践中带来一系列问题及挑战,它指向课堂,却是整体创新、全局改革,实施中逐步重塑着我们的观念。

  第一,在线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而非简单相加,是“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互联网+教育”也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内涵变化,需要的是融合创新,开启信息技术革新创新应用的新阶段,以应用为导向,通过融合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转型。

  第二,中国基础教育急需变革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我们应站在要以“立德树人”的高度,聚焦教学,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做好基础教育,解决新背景下的新问题。

  第三,在线教育需要开创教育治理新格局。学校与行政部门需要重塑教师的工作考核与专业发展机制,这也对学校管理和办学形态提出了挑战:一些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探索往往对资源和教师精力投入的要求相当高,教学资源开发的专业性亟待提升,相关利益却缺乏保障;教师课堂上要做的工作少了,课余时间却全都搭了进去。没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改革意愿得不到保障,失却群众基础,改革也就很难可持续发展。

  第四,抛弃简单的量化工作思维,从内涵发展角度去做好整体规划。建立动态的资源观,有计划地建设在线教育所需要的课程资源系统,但更要在教学中应用资源,优化教与学活动,推动课程教学的优化实施,促进课程教学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打破唯技术至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重构教学模式,重整教学结构,重组教学环境,重塑师生关系。

  第五,在线教育应走创新发展之路,需要将现代新思维、新技术、新课程、新模式、新机制等引入教育领域,建构发展新格局。需要建立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服务体系,帮助教师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向知识创生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帮助教师立足岗位便捷地寻找到相应的专业支持,进而实现学校办学机制、教师专业服务机制的转变,增强教育系统的活力。

  在线教育,改造的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教育治理的能力,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师生、家长的多方参与,正是教育新格局最好的改革田地,这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将为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蔡可 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首师大文化研究院驻院研究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两会热议:纠治中小学“手机之痛”,如何“管”“用”?
· 答问: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助力教育模式变革
· 文件: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 河南将实现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 江苏:中小学实现宽带千兆进校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
· 教育部部署中小学招生 解决中考加分不规范等问题
· 教育部全面部署201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 中小学迎来开学季 多地推新学期“政策礼包”
·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 教育部公布首批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名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