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学研究
终身学习目的论
2001-08-29    王松涛

字体大小:

  引言:学习为生存之道

  新技术革命带来知识的突变,不但知识总量增长速度惊人,知识的更新周期更是大大缩短。随着新学科的不断形成,知识门类大量涌现,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交叉,构成纵横交错的大知识群落,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时代。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存储与检索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概括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努,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等特征明显,21世纪的世界,将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日益关注和开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不得不去"学会生存"。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强烈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观念传遍世界。1973年,美国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迈向学习社会》一书,描述了学习社会的构想,解释了从传统学习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原则。1979年,罗马俱乐部发表题为《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提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问题的新方案在于改革面向传统或面向现在的"适应性学习",实现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学习"。这种"创新性学习"以满足未来为目的的"前瞻性"和各个层面的"参与性"为基本的两个特征。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它告诉人们,当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时,它得以维系的基本前提是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应有的教育。这个全球性社会唯一不能浪费的资源,就是人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进入90年代,欧盟发布《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的白皮书,用以指导1996年欧洲终身学习年的各项学习活动。到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即《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学习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这份报告通过宣扬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人类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学习宣言。

  人类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学习不仅仅关系到经济的繁荣。对社会而言,学习告诉人们影响他们生活的主要问题,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公民,并全力以赴地投入自己社区的发展之中;对个人而言,学习使人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也提供职业发展和改善生活的机会。人人需要生存的智慧,学习为生存之道。学习的能力,就是你将来生存的能力、挣薪的能力。对所有人来说,终身学习都将成为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

  一、重新探讨学习的目的

  既然学习已经关乎我们的生存,那么我们就必须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重新考虑人类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众所周知,人类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谁在学?即学习的参与看。②学什么?即学习的内容。③在哪儿学?即学习的地点。④什么时间学?即学习的时间。⑤怎么学?即学习的途径和方法。⑤为什么学?即学习的目的。

  在这六个因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为什么学习"。无论学习的其它因素如何重要,都要围绕学习目的来运转。学习目的是第一位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目的,不管这种目的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而每一个清醒的学习看都会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他的学习活动均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某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是要从人类生行与发展的角度去讨论终身学习的目的,回答关于学习的最根本问题:为什么而学?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提出"学会生存"。1996年,教科文组织又发表《学习:内在的财富》,"学会生存"被发展成为教育的四个支往之一,"四个学会"成为国际社会关于学习与教育问题的一份宣言。

  由此而产生我们的疑问: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四个学会"能否全面概括人类学习的全部目的?"四个学会"是否就是我们将学习贯穿一生的根本目的?虽然我们赞同"四个学会"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除了"四个学会"之外,学习是否还有更普遍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终身学习的最高目的是什么?

  二、信息与全球化时代的个体自由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在这个时代,理性受到严峻的挑战,世界处于混饨的状态,机会与风险并存,规则与无序共在。我们看到了World Wide Web的迅速发展,看到了Internet技术的急剧变革,以及以它们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ICT)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比特"形式存储的信息形成了信息世界的汪洋大海,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一种席卷全球的"认知的自由"得以形成。一个非洲的中学生,可以与一个哈佛的研究生一样自由地穿行于网络时空,信息对他们来说全部公平地开放。人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开始趋于平等。知识本身与个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与方式相比,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居于次要的位置。

  与新技术革命相伴生的另一个趋势,乃是全球化。随着全球人回流动的加快,国与国的界限越来越小,国籍已变得不那么重要,政府的权威性在降低,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又使得国境线只具有地理的意义。世界在变成一个地球村,我们都是其中的村民。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国际公民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另一种自由:"行动的自由"或者说"行走的自由"--作为国际公民,我们可以自由地在这个地球上行走,不再受国家或地域的限制。这种自由目前已初露端倪,譬如欧盟国家居民的自由流动。

  第三种自由则是"做事的自由"。很久以来,人们都受到自身工作的单位和集体的制约,即雇主的制约。谋生的压力或就业的压力,迫使人们压抑自己的个性,去适应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无论在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个体必须甚至忍受官僚的制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必须屈从于组织的安排,忠诚是对雇员最起码的要求。然而,新的代,一切开始有所不同。人们可以不必将自己一生的命运维系于一家公司,也不必成为任何一家组织内的器件。人们开始有选择自己做事的自由,可以按自己的直觉、爱好与热情来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种自由,同样也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技术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更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生活的自由"。全球性的宽容与理解气氛的形成,使我们可以摆脱来自政治、宗教以及种族的束缚,从而自由选择我们理想的生活方式。由此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由:"做人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种机会,去追逐梦想成真。

  21世纪的学习,不能无视世界的变化;终身学习的目的,应当致力于个体生存与发展自由的获得。

  三、学习,为学得自由

  学得认知的自由。由于知识面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面临着同样的机会与条件来获得信息与知识,因此知识本身与获得知识的能力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学得认知的自由指的是个体应通过学习来获得认知的能力,从而自由地运用这种能力来进行认知。

  学得行动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在这里指的是在全球行走、流动的自由。学得行动的自由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去认识我们所在的地球,加深自己对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风俗等的全面了解,理解他人,消除无知、偏见与仇恨,从而加速世界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进程,最终使我们获得这种行动的自由。

  学得做事的自由。仅有认知与行动的自由远远不够。如果知识不在实践中得到运用,那么再多的知识也无助于改变个人的命运,所以学得做事的自由就至关重要。自由做事的重点,在于在自己的能力限度之内,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热情与创造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变化日剧的世界,不经学习,就难以成事,遑论自由。

  学得生活的自由。人生来带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但离开他人,任何人都无法生存。然而来自政治、宗教、文化、风俗等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生活造成了制约。来自自然的、科技等方面的约束也使人们不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学得生活的自由意味着对世界大同与和谐的理解及认同,以及个体通过获得自身的生活自由而达到人类自由与解放的目的。

  学得做人的自由。这种自由,应当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了。自由地做人,应当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目的与归宿,学习成为实现这种自由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来创造和实现自己所理想的未来,化自己的理想为现实。

  这里使用了"学得"这个字眼,强调的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取、而得到,不仅仅是"学会"而已。所以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体验自由的过程和得到自由的过程。我们所处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得自由的机会与条件,而能否获得这些自由,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通过学习获得自由的能力,是否能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化为我们一生贯彻的实践。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的种种自由,都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前提的。真正的自由总是与相应的责任相伴随。我们不能因获得其中任何一种自由而放弃其它的自由,也不能因个人自由的获得而牺牲他人的自由。如果说终身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那么相应地,终身学习的另一个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学习去学会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我们在获得个体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担负起对家庭、对邻里、对社区,以及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四、学习目的金字塔

  位于塔基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指的是通过学习来使自己获得学习的能力。位于塔尖的,是通过将学习贯穿一生而获得个体身心发展的自由,这应当是现在以及将来人类学习的最高目的。居于塔心的,是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构成四个支往。所以,这里所谈到的终身学习的首要目的,是学会学习;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使学习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就成为学习的核心目标,而终身学习的最高目标,或者称终极目的,则是通过学习获得认知、行动、做事、生活,以及做人的自由--"学习为自由"。

  五、终身学习的自由

  在我们讨论"学习为自由"这一问题的时候,不能不涉及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学习的自由"问题。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由的话,又如何能够通过终身的学习来获取自由?

  何谓"学习的自由"?

  就整个社会而言,学习的自由指的是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和成员都应当得到公平和充足的学习机会,在知识的获取以及受教育权等方面都具有同等的权利。社会应保证每个人在知识和教育方面机会的平等,并在全社会造就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这种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可以使人不断进步,从一个地方开始,向一个目标迈进,从而帮助人们在他们以往想象中不可能的更多的生活领域中取得成功,塑造更丰富的、更积极的、更有创造力的人生。

  就教育机构而言,学校作为学习的场所,应当成为促进学生心智开发的地方,而不是压抑学生个性的"监狱"。学校应当给予学生学习方面充分的选择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要求。

  就每一个学习看来说,在终其一生的学习过程中,都要成为自由的学习者。所谓自由的学习者,指的是那些不为自己树立条条框框,敢于打破常规,勇于迸取的学习者。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学习,具有极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他们对"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的手里"这一点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所以能够思想开放、行为主动,并敢于承担责任。由于他们明了自己的责任及义务,所以能够抓住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获得学习的自由,并最终获得发展的自由。

  结论:在实践中体验和实现自由在旧的经济时代,人们的一生被清晰地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先是上学读书,然后工作,在工作中运用你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更新,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很快过时。我们只有终其一生地对自己的知识库进行翻新,才能赶上知识蛮化的步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工作与学习必然台二为一。每个人的生命都将只有两大主题:"生存"与"学习"。离开学习,人就无法在立足。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把学习当作自己一生的实践,在终身学习的实践中体验和实现自由。

  对组织而言,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发展和推动信息技术在组织内的运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和沟通,实现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培养组织的学习气氛,推动学习活动在组织内的开发,使之发展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为个体的学习实践与自由体验创造条件。

  对社会来说,除了大力发展信息与网络技术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采取种种措施,发展知识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架构,推动终身学习从理念到个体实践的转化,使之发展成为一个全民的学习化社会。

  各级政府在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过程中的职责和作用,尤其不容忽视。

  --应当充分保证个人终身学习的权利,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有权获得教育机会。要通过立法、行政及舆论的作用,推进终身学习在全社会的开展。

  --要加强学校教育的改革,从课程、教材、教法、入学、考试、师资及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对学校教育进行全面革新,开展新教育,塑造新学校。

  --要发挥图书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使之成为开放的社会学习中心和学习资源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学习咨询和学习服务。

  --要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包括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建设学习型组织而努力。

  --要用终身学习的评价标准,对学习的结果和绩效进行评估和认证。

  --要利用社会媒体和各种社会科技文化设施,把全民学习活动深入到社区及家庭。

  --要形成广泛的社会气氛,提高全民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责任感。

  学习化时代已经到来,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生存;只有把自由之获得作为终极的目的,学习的终身化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