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育信息化
面向未来科学谋划教育现代化
2017-06-0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面向未来科学谋划教育现代化

  教育前沿 / 教育现代化和未来教育大家谈?

  面对世界格局新变化,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需求,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教育现代化具有历史性、决定性战略意义。研究规划2030年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期从事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检测评价研究,2016年以来承担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相关研究工作,近期组织多篇文章,就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出政策建议。本版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编者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导,尤其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历史性、决定性战略意义。

  国家发展战略呼唤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2030年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拐点。

  面向2030年,我国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面对世界格局新变化,我国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若要在推进未来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还必须大幅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办出更高水平、更为开放的教育,造就更多、更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我国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也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集聚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需求,尤其是针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保持“双中高”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和谐,都要求实现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人才红利转变,都呼唤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更高质量、更为公平和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

  科学规划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显然不是教育规划纲要的简单延续,而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面临的新需求,在发展理念、战略、重点、模式、功能、体系、地位、环境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型与创新。必须通过系统分析、合理预测、超前研判,面向2030年乃至面向2050年,科学规划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任务与行动路径。

  研究规划2030年教育现代化,需求分析是起点。需求分析包括国民素质提升的需求和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需求两个方面。其中,国民素质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伴随我国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战略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发展,国民素质提升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体现为全面化、终身化和多样化。全面化,即需要全面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民主精神、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终身化,即促进人的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转型的重要主题之一。多样化,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子女及其自身发展提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从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提出的需求来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现代化,其根本还是要靠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这体现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等重要方面。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本质量提出新要求。适应新常态,服务于国家和各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人才储备、人力资本素质提升以及实施有效的人才跨地区、跨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创新提出时代性新任务,在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推进、“互联网+”等新的业态层出不穷,对人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思维方式乃至思维习惯等提出了时代性新要求。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对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全球治理更加倡导民主、公正、透明和平等,这对世界各国构建全球治理战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全球治理使得一些原来的国内问题成为国际问题,反之,一些原来的国际问题则成为国内问题。中国需要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治理能力,特别要通过加快推进与本地区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加强多方面合作,建立多边协商合作及联动发展机制,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2030年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研究规划2030年教育现代化,需要把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中国教育梦”作为战略主题。这一战略主题,不仅意味着继承传统文化,同时要践行先进思想、探索新的方法、创新教育,最终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世界的有用人才。具体内涵是,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的教育,从注重学校教育的机会公平,转向包容、公平、优质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确保有教无类,让教育服务、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惠及每个人的一生,让老百姓和全社会拥有更加实在的获得感。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立足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确保因材施教,努力提供合适的教育,增加课程选择性,提升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交互性、创新性,营造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更加注重知行合一的教育,弘扬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促行和以行促知的教育思想,鼓励学习立志,倡导学以致用。以知为基础,以行为重点,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实践及体验活动,形成教育教学崇尚实践的学风。面向2030年的教育是追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要发展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与服务,建立教育与生活、就业、创新创业之间的紧密长效机制,帮助所有学习者筑梦理想、人尽其才、取得成功,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研究规划2030年教育现代化,必须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核心。针对国民素质提升这一关乎百姓、涉及长远发展方向的立国之基提出目标,在内涵上至少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以及公民生活、就业与创业和发展能力等方面,并从学生、市民和老年等重要群体提出素质目标。对于学生,立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对于市民,立足于让更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家庭成为全民学习的主阵地,聚焦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重点。对于老年,立足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聚焦老年人口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对我国老龄人口的教育和培训提出目标。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仍维持较高水平,2030年前后呈快速下降趋势。面向2030年的教育现代化目标,需要在全面分析人口变动态势、产业结构调整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趋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2030年前后的全国人力资源指标进行分析、预测、综合研判,从人力资源规模、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提出人力资源开发现代化的一系列目标思路,加速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迈进。

  研究规划2030年教育现代化,必须在战略举措上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因为,人的培养有赖于学校现代化。学校是教育现代化推进的基本细胞。学校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明确和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着力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推进学校校园环境、教育教学水平的现代化,推进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发展的现代化。学校环境的现代化,包括软硬件环境的现代化,消除不合格学校,使学校成为信息网络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学生喜欢的学校。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体现在观念、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发展能力,尤其是关怀、指导、引领学生的能力,推进教育家办学。学校整体现代化,着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着力促进城乡学校健康发展及其在社区文化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促进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校企合作办好职业院校,并大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开放大学的系统改革与转型。

  研究规划2030年教育现代化,必须在行动路径上促进教育与社会更为紧密联系。人的培养有赖于社会支持环境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要为每一所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和依法自主办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氛围和支撑。但目前学校办学仍呈现缺乏细化标准、评价体系相对僵硬单一、师生缺乏创新活力以及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机制不灵活、缺乏内生动力的局面,亟待探索和建设符合各级教育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突破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使学校和师生成为有活力的教育现代化的“细胞”。

  为此,一方面,需要用教育管理现代化驱动教育现代化。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央与地方、部省改革试验的成功经验,从一对一、个别的走向全面的关系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要系统思考并谋划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真正体现教育现代化的治国方略和新型相互关系模式的精髓,用构建新型中央及地方政府间、政府学校间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政府—学校—社会相互关系模式的新思路,彰显法治精神所要求的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落实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借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有效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改革的宏观思路上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包括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共同推进现代化的体制、社会公众参与教育现代化过程的机制,在大数据环境下运用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等教育管理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从而实现以教育管理现代化驱动教育现代化。

  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藩篱。目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能力和水平仍相对较低,与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相适应。学校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分离以及相关体制机制,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升乃至成为国民素质提升的瓶颈。无论是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还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生命质量,都需要健全现代教育体系,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促使学校不仅成为培养高素质就业者的摇篮,而且要成为培养高素质创业者的熔炉,尤其要破除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发展处于不利境地的瓶颈制约,突破重职前教育轻职后教育、重正规教育轻非正规教育、重普通教育轻非普通教育的制度藩篱,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体系。促进全社会建立广泛共识,明确方向、目标与重点任务,建立合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陈国良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张珏系该院副院长、研究员,李伟涛系该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区别
· 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做好“技术定位”
· 以教育信息化为名乱收费事项被专项督办!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出手了
· 数字化转型激发开放教育发展新动能
· “智·行中国2022”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研讨会成功举行 以数字相逢,见证教育智变
· 专家专访|顾小清:教育信息化进入数字化转型重要时期
·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 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中国方案
· 为教育现代化装上"智慧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驶入"快车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