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王福和教授等10位老师的OICQ号码、 E-mail地址、个人主页等网络联系方法,日前挂在了浙江工业大学校学生会的网站上,公布给全校学生。这10位教师是浙工大聘请的首批“e”路良师,他们将以独特的网络沟通方式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如今,网上聊天、电子邮件往来、网上论坛发言等网络沟通方式越来越普遍地走入学生生活,但网络也给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出了不小的难题。在浙工大,学生处发现不少学生多门课程不及格,“红灯高挂”,大多是因为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玩“网”丧志而荒废了学业。
一年前,王福和教授就为自己申请了一个QQ号,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公布,这一做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年近50的他从此成了众多学生眼中最值得信任和可以交心的朋友。在QQ上把王教授列为好友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今有了50多个“好友”的他,不得不在QQ上同时和10多个学生对话,一些学生也因此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王教授在QQ的经历让该校负责人意识到,网络不应仅仅是学生聊天和游戏的工具,也应当是新型有效的学习工具和师生沟通的良好载体。为此他们提出了聘请一批阅历丰富、热爱学生的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想法,用他们的网络经验、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e”路良师计划也随之出台。
如今,每当夜阑人静,伴着电脑键盘清脆的敲击声,这些教授总会和“身份不明”的学生在QQ上交谈。一位学生说,由于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隐去真实身份,因此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更能敞开心扉。他们可以坦率地和老师就一些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展开争论,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指出白天课堂上老师讲课的不足之处;也容易把自己对于人生、情感、学业上的困惑倾吐出来,还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目标和计划和盘托出,征求老师的意见。
而在网络交流中,这些老师也有了多重的角色,有时是睿智的老师,有时则是宽厚的长者,有时是心理医生,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平等亲密的朋友。王福和说,通过QQ上的聊天,不仅为学生解答学习、思想上的疑问,也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