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综合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一种现代性的教育
2001-08-29    张秀梅 杨改学

字体大小:

  世界各国的远程教育都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就是距离、通信技术的使用以及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其中,距离是开展远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正如爱尔兰学者德斯蒙德?基更所说,“教师与学生相互准永久性分离是远程教育中问题的关键和机遇所在。”远程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为了克服这种时空距离就与通信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网络像人体神经系统一样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空间距离正在消失;时间上也为了适合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而兼有同步性和异步性特征,学习时间大大缩短,学习看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信息和技能。技术的广泛而恰当的使用,使实体处于分离状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物理与心理距离大大地缩小了。同时,远程教育强调对课程的结构化设计,使得学习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泅异,因此各国远程教育除了具有这些共同特征以外,还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发展模式等特点,这也是如何处理好远程教育国际化和本上化关系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中西方远程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一下探讨。

  一、西方学者探讨远程教育的后现代性视角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上,许多远程教育学者试图从后现代性角度去探讨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比如,彼得?贾维斯在论述远距离经验哲学基础时指出:“正如Otto Peters论述远距离教育可以用工业化生产的观点进行分析一样,也可以把远距离教育看作是晚现代性的象征。”德国的奥托?被得斯认为,“哈根的远距离大学已经出现了后现代趋势”,“从后现代的观点看,使得远距离学习的学生从事全日制工作及长时间紧张的学习,这种双重负担是不人道的”等等。那么,后现代性究竟是指的什么呢?

  后现代性是通过批判现代性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同时又是现代性的接续与发展。现代性是从1640年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率先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开始的、它崇尚科学与理性,并因此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富足的生产力。然而,到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社会开始步人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后工业化社会。此前的现代化(注: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具体化)在给西方国家和人民带来富足的物质的同时,又给人们精神上以重创,人们在新世纪将面临的四大挑战竟是“和平、不平等现象、可持续发展和‘醉汉船,综合症”。这一切导致了高度物质文明之下人们精神的仿惶、失落与无奈。生态恶化、核恐怖、集权统治等恶果使人们开始对工具理性产生了怀疑,继而批判现代性,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迅速蔓延,扩展到了包括文学、社会学、哲学以及教育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按照反现代主义的不同程度分为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庸俗的后现代主义,其总体特征是非理性、反中心和否认终极真理的存在。其中,对终极真理的否认对我国教育是否有积极的影响是值得考虑的。后现代思维有三个显著特征: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这种思维表现在教育上的积极影响就是重视个性和差异性,教育的本质被更多地理解为学习者获取信息和自主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也不再是现代性支配下的“给定”(given)的东西,相反后现代性要瓦解这些“给定”的东西,“使教育具有批判的特性和适当的不确定性;鼓励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追求一种异质性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教育领域,后现代性强调能给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机会,追求个性化、差异性和异质性。而以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得这种追求成为可能。但西方学者对后现代性的探讨是与现代性作比较下提出的,其视野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而眼界是开阔而文针对西方社会实际情况的。后现代性所提倡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也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法宝,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对此旱有探讨,比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注重个体间差异的观点。如果仅仅因为对后现代性推崇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就认为远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后现代性未免有点“拿来主义”之嫌。各国有各自不同的国情,这决定了其远程教育是选择现代性还是后现代牲。反照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我们主要研究视角是否也要转向后现代性?更进一步说,我国远程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是后现代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先看一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国情如何,因为正确认清中外远程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就能够为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根本,或者说找到了落脚点。

  二、我国远程教育选择现代性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往往也是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这就迫使我国远程教育在完成自身手段、方式、理论的现代化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唤醒人们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文化背景根本就不是连西方尚无定论的后现代性,相反却是如何从传统性向到现代性的过渡,在我们这样一个现代性还未确立的国家,要正确认清社会、文化背景,这对发展我国远程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进入了全面工业化阶段,并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但仍处于实现工业化的第二阶段。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将完成全面工业化阶段。然而在朝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我们却遇到了许多阻力。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以下四个方面:

  人口:人口基数大,到2040年前后,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都将达到最高峰。2050年人口达16亿的高峰,老龄人口比重将达34%。人口的数量仍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瘤疾;人口密度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1998年全国人口密度(人/km2)为130,而西部地区为52;而在西部地区又呈现出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如贵州为208,而西藏仅为2。

  能源和生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消费国。据统计,我国可供开采的煤能源只能维持供应30年,30年后煤能源将出现危机。煤引起的污染是我国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我国的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许多大城市空气的污染程度已远远超国际认可的标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己超过8亿吨碳。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所需商品能源短缺,60%的农村居民靠柴草生活,长期过量燃烧的柴薪秸秆,造成生态质量继续恶化。同时,几十年来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明证。

  地区经济发展:1998年全国人均GDP为6362元,而西部地区为4053元,相当于全国的63.7%,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东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差别的拉大。

  (以上数据引自《工程科技与发展战略咨询报告集(2000)》“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文化、教育:从人口素质上看,我国一直未能摆脱扫盲的困境,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科技传播的渠道太少,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至5年。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不会英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新文盲却正在出现。教育经费虽然年年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巨大的教育需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可是依然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方法体系、教学内容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尤其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教育评价一直以定量化的考试、考核为主要手段,甚至出现了用分数去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爱国情操;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各地区、各民族的农村实际的情况;等等。这一切不但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而且给现代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二)现代牲的选择符台我国国情

  从社会学角度看,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而且这种转型目前正处于加速阶段。也就是说,我国远程教育所处的大背景不是现代社会,更不是信息社会,而是一个还未达到现代社会的过渡社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个是工业化,另一个是现代化。当前,现代性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强刺激。在中国,目前缺少的不单是后现代主义,更缺少现代性这种东西,如果不注重现代性的培育,而幻想一步进入后现代状态,不但是幼稚的,而且将导致社会发展主体目标的缺失。中国现代性确立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变迁,它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惜鉴后现代主义中的合理因子,使之为我国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服务。现代性的远程教育在我国主要可以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的平等性。通过教师组的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远程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远程教育环境下运用这些课程、课件去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新挑战。这不但扩大了教育规模,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而且将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的、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2.节省教育投资,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教育技术相当于教育领域中的生产力,其运用和蛮革将大大地推进和加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几十年的教育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这不但可以解决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薄弱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只要开展远程教育就会取得较大的教育效益。虽然采取远程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但也应因地制宜、合理的发展,否则远程教育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阻抗因素。

  3.加强科技传播,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远程教育采取的技术手段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网络计算机。各种媒体手段成本不一,根据各地区现有资源和设施,宜采取相应的远程教育信息传播形式,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各地区的民众文化素质。比如,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利,教育投入相对较少,传统教育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受教育的愿望,而远程教育却可以克服这些不便,助推教育的发展。考虑到西部地区现有传播媒体多为电视,而非计算机,因此,应加强以卫星电视为主要传播手段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建设一些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为西部其他地区远程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起到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现代性在远程教育中的指导与应用

  前面已经讨论过我们国家的国情,并提出了现代化这一艰巨任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就离不开现代性思想的指导。

  (一)现代性要求远程教育手段信息化

  “……在很多情况下,似乎可以考虑采取某种技术‘捷径’: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依次经过发达国家已经历的各个阶段;从一开始就选用最先进的技术,这对他们往往是有好处的。”远程教育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性使其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我国,由于时代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不同,导致远程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分期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以信息化促进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这也是现代性在远程教育手段和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先进的通信技术在远程教育方面信息化的具体表现是:教学形式的网络化、教学媒体的数字化和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

  目前我国为了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而采用的具有双向、同步传输以及宽通道、大容量、多媒体化为特征的VBI、HFC、B-ISDN等技术正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也不应放弃普及率很高的电视、计算机、电话等数字信息的传播工具。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为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为基础,构建一个多功能的天地一体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高速公路。这种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与实践应用,是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特色之路,更体现了指导思想上的现代性。

  (二)远程教育理论要体现现代性

  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比如我国的电大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以改革自身,满足时代的要求。又如德国远程教育专家彼得斯旱在80年初就提出了“工业化理论”,虽然在西方它有被“后工业化理论”所替代的趋向,但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中的“合理性”、“大批产品”(即学生多)等理论十分适合我国的国情。远程教育理论的现代性还体现在其他与其紧密相关的理论的现代性上,如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传播理论等。最重要的是,远程教育在体现思想现代性的同时,要立足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这套体系不但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更要在中国传统远程教育的基础上,探索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体现远程教育理论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三)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运作要体现现代性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资金相对短缺,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以弥补原来粗放型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这就决定了我们用到教育上的资金是很有限的。在教育方面,国家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战略,并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许多战略,也因此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来建设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如何使这些投入的经费能带来长期效益,并使其周转下去,真正实现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次投入就办一件事,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这就是现代性所要关心和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远程教育要实现产业化运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自主经营,自我创新,不断调整远程教育所设的专业、课程,使“产品”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这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一种远程教育经营策略。

  (四)远程教育的目标要体现现代性

  我国远程教育应该以培养能力强、高素质、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要目标。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他们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孙福万先生认为远程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观念是后现代的(参见孙福万:《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载《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第五期),这是从远程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目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三方面)来考察的,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然而从宏观上看,我认为,远程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更多的则是其现代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对比,我们认为,在中国发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以现代性为主要指导思想,同时借鉴西方后现代性合理的东西,以此来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现代化,增强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使中国社会更快地步入信息社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