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综合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的实施状况及其改进
2003-09-12    清华大学 张建伟 吴庚生 李绯

字体大小:

【摘要】本文以问卷法考察了中国远程学习者在远程教育中的参与状况、态度感受、学习收获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学习者在远程教育中有较大的收获,但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难以与教师和同学展开充分交互,未能获得充分的学习支持服务。因此本文认为,建立高效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远程学习;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学习支持;评价;调查

一、 引言

  尽管远程教育已至少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但当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远程教育这个既传统又时新的教育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中学后教育中,正当远程教育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日益成为一种主流教育形式的时候,O'Malley & McCraw[1]却指出,尽管越来越多的机构在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但实际上人们对远程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实际效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依旧缺乏深入研究。

  清华大学自1996年开始建立双向交互式远程教育系统,至今已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远程教育站,形成了地网(计算机网络)与天网(卫星电视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网。教学主要通过“卫星直播课堂”、“卫星数据广播”和“清华网络学堂”等进行。通过“卫星直播课堂”,学生可以实时收视远程教师的讲课。此种课程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配以Word、Powerpoint等格式的电子文档。通过“卫星数据广播”,各站点可接收到视频流课件和网络课件,然后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利用大屏幕集中播放视频流课件)或个别学习(学生在计算机上自我调节学习)。通过“清华网络学堂”网站,各站点及学生可获取清华大学提供的有关课程的网上课件和教学信息,及参与答疑讨论等网上交互活动。到目前为止,清华大学已基本形成了网络课程、文字教材、视频流课程、音像教材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远程课程资源体系。

  针对清华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我们对网络学习和远程学习的过程、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包括:

  1.关于远程学习效能感的研究[2]远程学习形式如此特殊,那远程学习能够像面对面的教学那样有效吗?学习者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远程方式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吗?研究显示,学习者关于远程学习的这种自我效能感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曾考察了远程学习效能感及其与其他学习者特征和远程学习收获的关系,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表现出了相对积极的远程学习效能感,这种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其内在学习动机、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能力具有显著相关。远程学习效能感对远程学习的收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关于远程学习者利用远程课程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方式的研究[3][4]有研究集中考察了远程学生对课程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两个子系统的使用状况,发现这两个子系统在发展上严重失衡。远程教育机构更多为学生提供用以传递课程内容的课程包,但在学习支持服务上相对薄弱,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互相对不足,并已成为制约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3.关于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研究[5]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完成合作性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倾向于认真完成个人任务,积极主动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但小组内的合作讨论及小组间的互动不够充分。我们认为,并非只要提供了网上交互工具就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合作互动,而有效的协作探究学习必须依赖于完善的教学设计。另外,该研究还发现,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和IT技能对于成功的网络学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在远程教育中的参与状况、态度感受、学习收获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建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